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绽放在电缆生产一线的铿锵玫瑰

发布时间:2018/12/13 10:45:27 浏览次数:

绽放在电缆生产一线的铿锵玫瑰

——记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编织工序主机手刘光霞

“下批订单什么时候到?我这边大概还有半个小时就完成了,麻烦提前安排把材料送过来,这样更节约时间”12月8日,在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编织与束丝机群,刘光霞往返于两个不同的工序之间,一边忙碌于机台操作,一边与管理人员协调。2018年公司销售业绩和生产产值屡创新高,为了保证产品的交期和质量,过去的300多天里,她和同事们几乎都是这样“战斗”过来的。

用心坚持,久久为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刚开始操作不熟练,效率自然很低,但是你只要用心坚持,技能就会不断提升,效率就会跟着提高,收入也就增长起来了”刘光霞经常嘱咐编织工序的新员工踏实工作,磨练本领,努力成为机台上的技术能手。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刘光霞的技能本领不是一两天积累起来的。她的电缆制造生涯开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初。虽然,当时国内的电缆制造技术还不纯熟,但是刘光霞觉得,电缆需求量大,只要学会这行,就不用担心失业。金饭碗、银饭碗、铁饭碗比不上自己有一技之长。从踏入电缆行业的第一天起,她十分珍惜自己工作的岗位,认真学习每个操作要领。面对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实现了技能从量到质的转变,工作品质和效率不断提升。如今,她使用16锭分屏机的生产效率比别人高出1倍多。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在20多年从业时间里,刘光霞把最好的芳华献给了电缆制造事业。她参与制造的电缆产品很多用到了国家重点项目工程,甚至是世界“超级工程”。刘光霞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誉。这也是她坚持努力做好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效率的动力源泉。

不断学习,更新技能

俗话说,三十不学艺,四十不改行。2009年,公司新增一批束丝机,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光霞主动申请到束丝工序学习技术,帮助公司解决短期人手不足的问题。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上班前、下班后、午饭休息时间都成为她的学习时间。短短1个月内,她便掌握了所有的操作要领,成为公司最早一批能够同时开两种不同工序机台的技术能手。

眼下,公司深入推进智能技改项目建设,引进了行业一流的新款立式绕包机。该类设备融合了信息终端和数控界面,操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控知识和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51岁的刘光霞再次站在了学习新设备操作的最前列。从最基础的机器参数学起,到一步步的数据设置和操作练习,再到独立操作,刘光霞学的比20多岁的年轻人还要快。

“技多不压身,学习与年龄无关,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生产设备都基本上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了,再不加紧学习,与时代共同进步,我们就会被淘汰”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刘光霞有着很强的紧迫感。

精益求精,品质为先

“16锭分屏机,锭子数量有很多个。开机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有些机器有点老化,要多上油。开机过程中要做好时间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开机完了,把设备再检查一遍,给下个开机的同事节约时间”刘光霞有个习惯,经常会在工作间隙给同事们分享操作心得和注意事项。

品质是提高效率的基石。编织工序需要操作人员做到“快、准、稳”,如果一个锭子没有上好,发生了质量事故,那么生产的半成品就要返工,甚至会导致那一批电缆不能如期交货。刘光霞时刻提醒自己,每时每刻一定要仔细再仔细、严谨再严谨,不能犯类似的错误,一个人严谨还不行,必须让周围的人也有这个意识,所有工序的质量和效率都提高了,公司质量、成本和交期才有保障。

“2019年,我们有25亿的销售目标,这对生产将是极大的考验,我们不仅要加速完成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建设,更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培养和树立更多像刘光霞一样的效率之王”11月26日,总经理盛业武在总经理办公会上再一次给予刘光霞表扬。

持续的积累、刻苦的钻研、细节的苛求……造就了刘光霞等尚纬工匠高效高质的工作状态,成就了如今尚纬股份的金牌产品与服务,更铺就了尚纬通向电缆行业第一方阵的阳光之道。

作者:毛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沪B2-20240342

备案号: 沪ICP备05040613号-4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证

中国电线电缆网及上海电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2011 SECRI and China Wire & Cable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