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电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固达电缆”)全力打造的“5G+AI大模型数字工厂”项目给出了优秀的答案。
在固达电缆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轰鸣的机器声里,一场由数据驱动的静默变革正在展开。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被赋予生命,在数字化集成的精密控制下高效运转。车间上方,数百双无形的“电子眼”在毫秒间捕捉着每一个安全细节。
近日,从固达电缆获悉,该公司创新推出“9111”数字化转型矩阵(即9个应用系统、1张5G专网、1个大模型中台、1个数字孪生指挥调度中心),着力构建全域数据可视化、生产流程数字化、融合工业机理模型化的5G+AI大模型数字工厂,为传统工业注入强劲“数智”基因。
阵痛过后的转型
面对日趋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固达电缆下足功夫,扩充生产厂房和专业人才储备、引进系列大型现代化生产设备等,为企业转型之路提供充足的“底气”。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当初提出营销大模型时,招投标部门的质疑声几乎要把屋顶掀翻。”固达电缆首席信息官郭帅坦言。彼时,10个人的团队埋头苦干一个月,也只能产出100份标书。
质疑的核心点在于:算法是否真能理解复杂的商业需求,这样错误率会不会很高?然而,阵痛过后是惊喜。如今,同样10个人的团队,月均标书产出量飙升至500份,员工的工作重心从“写”彻底转向了“审”。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自动化,更是‘智能化’的沟通。”郭帅说:“国产系统帮我们拆掉了部门间的‘墙’,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冰冷的设备‘说话’,把它们的运行状况、潜在问题实时‘告诉’我们。”
玩转指尖的变革
生产现场迈入“指尖掌控设备生命”的新时代。生产总监许坡介绍道,通过OT数据采集、IOT物联网系统、设备管理系统(EAM)及能源管理系统(EMS)的深度集成,实现了全厂设备从采购、安装、工艺管控到维护、报修的全流程数据闭环。
维修师傅金志友的体验更为直观:“以前啊,机器一‘趴窝’,我们几个师傅就像‘没头苍蝇’一样,拿着工具挨个地方‘听诊’‘摸脉’,一个环节卡壳,后面生产线全都受影响。现在大不一样了,系统直接在屏幕上报警,修起来又快又准,心里有底多了。”
移动端即可实时查验设备状态、指尖完成报修,设备故障响应时间被大幅缩短至10分钟以内。在物流环节,AGV无人叉车与智能调度平台协同,结合AI路径规划算法,显著提升原料运输效率25%,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40%。成就出自细微,连电缆盘具的管理也实现了数字化精准定位,盘具利用率提升了45%。
另一只眼的效率
借助高精度数字孪生工厂平台,厂区全貌、重点建筑、设备状态、生产环节乃至营销数据被1:1高精度模拟还原。多模态、可视化的界面,通过点、线、面、表等多种形式,覆盖生产全链路监控。全局监控面板实时跳动着核心指标:车间设备利用率高达9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35%。
局部视图则动态展示设备转速、温度阈值等细节,管理者可实时观察参数变化对良品率的影响。这套系统依托5G混合专网构建的强大基础连接,能够实现百余台终端设备毫秒级响应。
此外,面对复杂生产系统的安全管理难题,生产部门还通过AI技术让安全管理“动”起来,使其主动“说”出危险动作。
“我们在全厂部署了527路AI摄像头,7×24小时动态监测厂区工装工帽穿戴、吸烟、打手机、脱岗、烟火检测等系列危险行为。”郭帅介绍道,这套智能监测系统如同一个会说话的“安全小管家”,可达到99.6%的高精准识别警报,全年安全预警效率提升80%。
大算力下的安全
完善的核心算力支撑,是有效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的坚实保障。依托工业大模型,固达电缆工厂日均可处理12TB生产数据,工艺优化响应速度提升40%,设备互联频次达10万次/秒,这种“智能感知—实时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体系,正推动工业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数据安全是企业的关键核心,如何做到重要数据不出厂是我们重点工作之一”郭帅强调,“通过5G混合专网,公司形成了研发、生产、物流全场景的数据闭环,100%实现核心生产数据本地化存储,外网攻击拦截率达到了99.99%。”
郭帅还说:“为防止数据泄露及跨云攻击,我们构建了多层防御体系。”通过混合云技术,融合5G切片隔离、AI威胁检测和零信任架构,搭建严密的防火墙,对公司网络安全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数据安全与机密。
如今,固达电缆依托5G+AI大模型,跑出了企业生长的“加速度”。下一步,固达电缆将持续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深化“专、精、特、新”发展路径,以国产自研的“数智翅膀”为引擎,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重塑线缆制造业的智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