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电光电缆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战略,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把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链式反应”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西电光电缆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嬗变。
循“链”布局,垂直整合,
推进一体化发展
当前,西电光电缆共有4大生产车间,主要生产制造铜及铜合金、电力、信号、通信及装备家装电线产品。随着“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区”政策落地,结合“十四五”规划,公司加快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产业定位,对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进行全产业链整合。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实施产业链拓展,在“上下游”产业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基础研究室、检测研究院、电缆附件等项目实施,推动全产业链延展,进一步优化现有产品综合盈利能力。
二是梳理工艺流程,通过“链”式产业再造,对各生产车间原有产业布局进行垂直整合,将“裸铜”生产线全部划归至铜合金事业部,将电力线缆车间50平方的低压电缆产品划归铁路电缆车间,使得生产车间效能最大化。
三是建立“协同生产”机制,打开组织架构的界限,在人员“多能”的基础上,加强车间、工序之间的人员“流动”、设备“互动、联动”,优化生产组织消除“等待、浪费”,生产车间人力、设备资源效用得到最大发挥。从技术专长发挥及工艺流程整合,到各车间联动生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基本完成。
依“链”提升,扩充产能,
不断拓宽“赛道”
先进的生产设备是线缆生产的重要支撑。2021年,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扩充产能。
一是着力设备改造,夯实链条补短板。公司围绕“技改技措提效”,认真梳理“老旧”生产设备,通过对90挤塑机、35千伏交联悬链线的主机、电控、温控、牵引进行更换,完成“老旧”设备改造,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平均产能均得到提高,且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通过铜带屏蔽机设备改造,缓解了生产压力和频繁换产造成的“生产等待”现象,解决了产能瓶颈,为公司数字化车间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产线全面升级。先后引进了350连续挤压铝包覆生产线、连续自动冲槽设备、布电线自动生产线、专用的96盘钢丝装铠机生产线、分电机两辊铜及铜合金轧机、双头连续退火大拉机等,生产线得到了全面升级。各车间产能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主导产品产业化,带动企业产业升级,为公司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链”式聚合,加快技术研发,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研发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期以来,西电光电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研发力度,近年来成功完成了5G漏缆、高性能铜合金微细丝材、复杂工况27.5中压电力电缆、CuCrZr合金接触网线等样品试制检测,完成6项新品鉴定验收,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轨“双碳”目标新趋势,编写《电力装备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途径与措施研究》课题。
全年取得国内专利6项,发明专利占比逐年上升。
“链式反应”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智能制造的“硬核”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引进,推动公司在产业水平上从“中低端”进入“中高端”水平,在价值链上从“高成本、低效益”趋于“高效率、高附加值”迈进,为公司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黄俊表示,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行业发展需求,公司计划在新产业园对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进行集成,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效率、成本、速度、用工、消耗、安全、环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未来,西电光电缆将以“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搬迁改造为契机,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建成智慧工厂,实现一流竞争力电线电缆企业的宏伟目标!
(西电光电缆 左淑娟 曹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