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与此同时,一根根线缆也将香港与内地紧紧相连,让东方之珠更加璀璨、更加夺目!
持续输送:超3000亿度电量,100%清洁能源
截至6月28日,内地通过南方电网向香港输送电量累计突破3000亿千瓦时,达到3043亿千瓦时,比香港回归前增长超过9倍,约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粤港两地相依,电网相联。据介绍,内地对香港供电始于1994年。目前,南方电网通过11回高压输电线路与香港联网,把大亚湾核电站近80%的发电量输送到香港。
现在,内地对香港最大输电能力已经达到170万千瓦,2022年预计向香港送电约128亿千瓦时。到2025年,粤港两地将建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4条高压线路和深圳变电站的改造升级。
“28年来,我们持续为香港输送100%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亿吨。”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洁、高效、可靠的核电为满足香港电力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在脱碳方面,香港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根据数据显示,香港碳排放已在2014年达峰,目前正争取比内地提前10年,即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见证变迁:璀璨灯火,闪耀香江
220kV水贝变电站建成于1983年2月6日,原称深圳变电站,它既是深圳首座220kV变电站,又是当时广东电网与香港中电在深圳联网的首座220kV联网站。该站历经多次重大改造,亲历了深圳电网的变迁,也见证了城市的进步。
图为1989年扩容改造中的水贝变电站,远处的国贸依稀可辨。
随着深港两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深圳开始了规模浩大的粤港联网工程。
图为工程兵沿着香港边防线建设电缆。
图为1997年,香港回归保供电工作人员合影。
图为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工作人员对涉港线路进行保电值守工作。
图为2017年,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无人机巡线助力香港回归20周年保供电。
辐射中外:多条海底电缆系统落成
海底光缆系统作为国际通信网络最重要的传输管道,是国际通信信息的基础设施,更是全球互联网的“中枢神经”。自1858年铺设第一条海缆,到现在,全球已经拥有400多个海底电缆系统。
香港作为我国主要的数据枢纽,其电讯网络连接着9个区域和横跨太平洋的海底电缆系统。据统计,截至2021年,香港设有11个海底电缆系统,并透过11枚通讯卫星提供对外通讯服务。预计于未来两至三年,将有更多海底电缆系统落成,加强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021年6月29日,海南文昌-香港舂坎角海底光缆系统(H2HE)完成设备调试成功开通。这条新系统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出资建设,连接了海南文昌、珠海横琴和香港舂坎角三个登陆点,总长度675千米,且首次应用了16纤对水下中继传输设备。
除了“H2HE”,香港还连接着多条国际海缆,包括亚非欧1号光缆系统(Asia Africa Europe-1 / AAE-1)、亚美海底光缆系统(Asia-America Gateway Cable System / AAG)、亚太二号海缆(Asia Pacific Cable Network 2 / APCN-2)、APG光缆系统(Asia Pacific Gateway / APG)、亚洲快线海底光缆系统(Asia Submarine-Cable Express / ASE)、EAC-C2C光缆系统、FLAG光缆亚欧段(FLAG Europe Asia / FEA)、FLAG北亚光缆环系统(FLAG North Asia Loop / FNAL)/ REACH北亚光缆环系统(REACH North Asia Loop / RNAL)、亚欧三号海缆(Sea-Me-We 3 / SMW3)、东南亚日本海底光缆系统(South-East Asia Japan Cable System / SJC)、TGN亚洲区内海底光缆系统(TGN-Intra Asia Cable System / TGN-IA)等。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