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资讯

能源革命浪潮起 预计我国核技术应用市场2025年可达万亿规模

发布时间:2023/8/14 13:34:54 浏览次数:

核技术应用发端于20世纪中叶,受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加持,深度融入各国的国防、能源、工业、农业、医学、地质、材料、环保、考古、尖端科学、空间科学、公共安全等领域,为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科学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治理、民生福祉改善等提供了强劲动力。

核技术应用,通常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或同位素及辐射技术应用,属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技术转化应用空前活跃,逐步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态势。预计我国核技术应用市场2025年可达万亿规模。

截至2022年底,全国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法人单位已超9万家。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有18座(可生产同位素的5座)。在用各类射线装置约23万台、放射源15.7万枚。保守估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到2022年底已接近7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核技术产值占比约20%,发展相对成熟。

目前,核技术应用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实现了规模化重点布局,也从嵌入区域经济集群中获得了溢出效应。目前,四川和陕西两省,山东烟台、四川绵阳和湖南衡阳三市,浙江海盐、四川夹江、甘肃金塔三县均已出台同位素应用相关规划,多个产业园项目陆续开工。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核电产业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为2310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核能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2年核电发电量在电力结构中占比仅为5.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核电项目建设加速获准,我国核能产业链有望进入景气周期。我们预计2025年我国核电产业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为2310亿元,加上存量开工项目后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我们看好核能产业链发展并建议重点关注工程建设、设备与材料、技术与服务三大核心环节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沪B2-20240342

备案号: 沪ICP备05040613号-4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证

中国电线电缆网及上海电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2011 SECRI and China Wire & Cable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