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资讯

山东东营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4/3/14 10:49:31 浏览次数:

黄河尾闾,渤海湾畔,海风阵阵,鸥鸟翔集。走进山东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一列列厂房如长龙列阵,不远处的海面上,一座座高约百米的白色风车傲然耸立,巨大的风电机组叶片不停转动。
  1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滩。“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在省内规划了总装机规模3500万千瓦的3个海上风电基地,东营便是其中之一。借助这一机遇,有着港口、广阔腹地等优势的东营突破路径依赖、思路障碍,转眼间,一座规模宏大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拔地而起。
  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的中船海装年产12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装备总装基地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这是我们自主研制的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创造了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新纪录!”中船海装山东公司总经理蔡梅园介绍。
  据悉,该机组叶轮直径260米,扫风面积约5.3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一般大。在满发风速下,大概每年可输出74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
  “风电装备部件的长度动辄几十米、上百米,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我们的车间就建在港口腹地,从原材料到主机、叶片、塔筒这些零部件,再到主机里面的齿轮箱以及下游的储能设备等,在产业园几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产及运输成本。”蔡梅园说,除港口、腹地等“硬件”优势外,东营开发区完善的产业链集群优势也是吸引其落地此处的重要因素。
  自2020年以来,凭海临风的东营开发区加速布局海上风电产业,目前已具备较深厚的海上风电产业基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产业链条日益完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特征凸显,新能源产业正在东营开发区大地上快速崛起。
  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吸引签约落地项目28个,总投资248亿元,从纤维、树脂到叶片、桩基、主轴、塔筒,再到风电主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基本构建起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产业聚集度、项目建设速度走在全省、全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前列。
  同时,东营开发区大力推动东营海上风电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落地,搭建物流、金融、培训等平台,全力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预计到2024年前后,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长、配套最全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据介绍,未来几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迎来海上风电项目的集中投产期,预计到2025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未来将带动形成千亿元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沪B2-20240342

备案号: 沪ICP备05040613号-4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证

中国电线电缆网及上海电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2011 SECRI and China Wire & Cable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