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光缆产量累计达到2.69亿芯千米,光缆产量累计下降18.2%。
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
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价值。由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心,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其基本结构一般是由缆芯、加强钢丝、填充物和护套等几部分组成,另外根据需要还有防水层、缓冲层、绝缘金属导线等构件。
当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光缆产量数据时,2.69亿芯千米的产量与18.2%的同比跌幅形成刺眼对比。这个曾连续十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的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
表面看,产量下滑源于5G建设高峰退潮——2024年新建5G基站同比减少32%,三大运营商光缆集采量缩水45%。但更深层的变革正在发生,如单纤容量暴增,
部署方式革新,以及算力网络重构等等。
这些技术突破使得“少布线、高带宽”成为可能,直接冲击传统光缆市场。
或许,这场“静默革命"将重塑竞争格局——未来三年,具备光子集成、海洋通信、特种光纤技术的企业将收割60%市场份额。而那些仍在扩产普通单模光纤的工厂,或将永远倒在数字新基建的黎明前。
当产量下滑不再是行业衰落的标志,而是技术进化的注脚,中国光通信产业正经历着从"铺路者"到"领航者"的关键蜕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才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最佳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