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资讯

4篇Cell同时发布!“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助力我国深海生命科研迈向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5/3/18 14:25:12 浏览次数:

北京时间3月7日凌晨,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联合发起并执行的“溟渊计划”(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英文简称“MEER计划”)第一阶段成果四篇文章以封面专辑的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上。


cell1.jpg

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MEER计划)及主要科学研究成果


作为“溟渊计划”的发起人和召集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肖湘带领团队,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多项“全球突破”:人类首次到达雅浦海沟最深点、首次对深渊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研究、首次建立全球深渊生物大数据库并开放共享,这些突破标志着我国深海生命科学研究迈入国际前沿。


cell2.jpg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全球海洋最深的区域,代表着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投入到深渊微生物研究,然而受限于抗高压设备的制作技术,多个国际同行组织的深渊大科学计划最终未能达到良好预期。在2020年之前,只有9人曾到达过海洋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能成功下潜万米以下深度且能够重复使用的潜水器,全球所剩无几。2020年底,成功完成工程海试的中国第一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凭借其独特的采样能力和超长海底作业时间,成为当今全球唯一具备深渊系统调查采样能力的载人潜水器。


cell3.jpg

“奋斗者”号正在工作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深海科考第一梯队。

这一大国重器也使得深渊科考进入新阶段。其220公斤有效载荷、高速水声通信系统及高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了采样精度与效率。研究显示,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肖湘带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等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参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渊航次。科学家团队对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和菲律宾海盆6000~11000米水深区域进行系统采集,获得水体、沉积物、宏生物等样本2000余份,其中雅浦海沟最深点为人类首次到达。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创建的水声通信系统成为“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实现了潜水器从万米海底至海面的文字、语音及图像的实时传输,帮助“奋斗者”号在万米海底精确作业。

该套数字水声通信系统将语言和文字等信息编码调制后,通过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交互,把所有的关键数据准确、高效地传输到母船,并与母船进行沟通。

作为数据传输的重要通道,电缆也构成了“奋斗者”号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在“奋斗者”号上,有几百根电缆要直接泡在高压的海水中。在高压、高盐的恶劣环境中,电缆很可能会产生短路、绝缘等故障,造成设备功能失效,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电解腐蚀,危及潜水器耐压结构的安全。研发团队成员针对这一难题,建立了一套基于绝缘检测的在线故障诊断系统,并研制了一套智能化的检测装置,实现了载人潜水器的电气故障诊断。

据了解,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潜水器上所有用电设备的状态,如果出现绝缘问题,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潜航员及时进行故障应急处置,实现了潜水器在高压环境下实时在线供电安全性检测、故障定位和隔离。从“蛟龙”号研发时,这套诊断系统就已开始应用。此后,系统又不断升级改进研发。目前,这套设备已经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沪B2-20240342

备案号: 沪ICP备05040613号-4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证

中国电线电缆网及上海电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2011 SECRI and China Wire & Cable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