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向往海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你再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座缺水缺电、蛇虫鼠咬的孤岛,肯定又要抓狂了。”浙江温州平阳县南麂岛东方岙村村书记郑荣贵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海岛土著”。1955年南麂岛解放,第二年他的祖父母便上岛垦荒,开始建设新家园。郑荣贵出生在岛上,亲历了南麂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蝶变焕新。
南麂岛距平阳县鳌江镇30海里,远离大陆,能源一直是困扰南麂发展的一大难题。“小时候家里都是用煤油灯照明的。十几岁时,村里开始共用一台发电机,只能晚上六点后发电四个小时,时间一到就停电。”郑荣贵回忆岛上的用电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麂岛建起了发电厂,岛上居民的用电难题才得以缓解,但电量还是很不够用,得通过轮流停电来保障地区用电。“那时候家里经营小卖部,轮到我这停电时,眼瞅着冰箱里雪糕会融化,都要全家总动员拼命运到附近有电的邻居家借冰箱使用。”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郑荣贵感慨万千。
2014年,国家863项目南麂微网示范工程顺利投运,岛上从此拥有一个融合风电、光伏等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用电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随着来岛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酒店服务、海水淡化、渔业加工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区域负荷不断攀升,岛上供电也难保障稳定。于是,每当遇到用电高峰时期,发电机就成了海岛居民的常备品。
南麂岛与大陆联网工程,工作人员在岸上施工
直至2019年11月30日,一条长达43.9公里的光电复合海底海缆,穿越东海与大陆联网,彻底改写岛上用电短缺的历史。至此,浙江省实现所有建制镇用上大陆电。
“去年,南麂岛的用电量攀升至815万度,与2019年的400多万度相比,近乎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国网平阳县供电公司南麂供电所所长林启待介绍,源源不竭的电力也为海岛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海缆在南麂岛“上岸”
迷途后隆洞穴酒店的店长徐子慧对此深有感触:“通上大陆电后,此前购置的发电机被收进库房,再也无人问津。旅客可以放心使用空调等电器设备,住宿体验大幅提升,更多人愿意‘打飞的’来岛度假了。”
充足的电能进一步推动了岛上的民宿、渔业、交通等领域开展电能替代,让南麂岛升级成为“全电岛屿”。身为“85后”的林端萍已经是岛上的“渔三代”了。“在电能的支持下,我的渔场开展了智慧养殖,现在投苗、喂养、捕捞、加工等流程都是智能化机械化的,又好用又干净。”她说。
独特的地理环境、清洁能源的“加持”,让南麂岛成了海洋生态多样性的宝库。
为了守护好海岛上珍贵的自然资源,国网平阳县供电公司和南麂保护区管理局、浙江省自然博物院联合行动,将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理念融入到海岛电网建设中,成功将“绿电方舟”项目引入南麂列岛。通过保护区零碳微电网建设、湿地观鸟自然课堂打造等方式,支撑“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人工招引工作。去年,项目已助力3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成功孵化。
一条海缆链接起了美好生活。
南麂岛的蜕变,是一代代建设者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钱况表示,随着岛上民生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未来将通过文旅赋能,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把南麂岛打造成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