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机器轰鸣,曹桂香的身姿灵动,调节设备参数、观察产品状态,她的目光如扫描仪般精准,一批批高合格率的产品从她手中诞生。这位52岁的成缆主机手,在金龙电缆智能制造车间书写着“大龄学徒”的逆袭故事。
“学,是给自己穿铠甲”,这是曹桂香的人生格言。46岁考驾照、零基础学电商、主动申请入党、业余参与义工服务……曹桂香的“斜杠人生”从不止步。“农村出身没限制我,年龄更不是借口。”她语气笃定。
2021年加入金龙时,面对进口的智能化设备,她坦言“像看天书”。但在公司“师傅带徒”政策的引领下,三个月,三任师傅,每天多留两小时“偷师”,曹桂香硬是啃下了成缆工艺。
成缆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关口,0.1毫米的误差足以让客户退货。“师傅教流程,但‘火候’得自己悟。”曹桂香独创“望闻问切”检测法:看线芯光泽度、闻材料气味、测绞合紧密度、查绝缘层透光度。这套方法让她的产品合格率稳居公司前列。
同事打趣她是“永动机”。下班后,她钻进编织产线学绞线;休息时,她积极请求到有需要的岗位“补位”。“多会一道技能,就多一份底气。”如今,她已掌握成缆、单绞等5项技能,成为车间“流动救火员”。
很多人觉得流水线工作是重复的劳动,但用心的人能在这里找到向上的螺旋。“公司搭建的学习平台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的,学多少全凭自己。”她将公司比作“加油站”:从设备手册到管理课程,她像海绵般汲取养分。最近,她还想报名参加公司的“职场精品课”,“我想提升自己的表达,站在台上讲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工人也能闪闪发光。”
有人问:“这年纪还折腾什么?”她笑着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知识没有保质期,学习不论起跑线。从农村妇女到智能工匠,曹桂香用行动诠释——保持学习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最硬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