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资讯

海底电缆: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10/21 8:28:25 浏览次数:

今年6月,由东方电缆为国家电网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北通道第二回输电线路工程研发、设计、制造的500千伏(含软接头)光电复合海底电缆,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试验。该工程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电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解决了海洋输电技术的核心难题,对实现电力高精尖装备的“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引领”、促进我国海洋输电技术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陆海相连 海底电缆市场潜力巨大

海底电缆是敷设于江河、湖泊、海域水底的电力电缆,作为跨海输电的重要设备,海底电缆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应用。早期海底电力电缆用于向孤立的近海设备供电,如灯塔、医疗船等,随后向近岸的海岛供电成为海底电力电缆的主要应用。现在,海底电缆已应用在近海风电场、海上石油平台供电、跨越江河海峡的输电工程,使用海缆输电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发电站作地区性电源更加经济。

海底电缆技术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项困难、复杂的大型技术工程,如今,此项技术已成为发展跨海输电、促进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海洋工程发展战略和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海底电缆将在沿海新能源开发、多岛互联供电中得到更多应用。由于海底线缆行业技术壁垒高,前几年我国海底电力电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国外普睿司曼,耐克森,安凯特,通用电缆(美国,已被普睿司曼收购)和古河电工、住友电气等;近几年随着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国外企业所占市场份额逐渐缩小,部分外资企业开始逐步退出了国内市场。目前,国内海底电缆企业主要有东方、中天、亨通、汉缆四家。

海底电缆是电缆中综合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要求最高的产品,也是制造最困难、技术要求最高的输电设备,其研发、生产、敷设已有近170年历史,最早我国的海底电缆主要以通信光缆为主,随着近几年海上油田开采以及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电力电缆已经成为主流。由于海上风机所发电力需要电缆传输,电力一般先由中低压电缆输送到海上升压站平台,经过升压后,再由高压电缆输送到陆地,海底电缆是其唯一的选择,因此海底电缆是海上风力发电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比如海上风机发电、海洋潮汐能、海洋天然气与石油开采等,而为海上能源至陆地使用的通道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底电缆,由于海洋经济开发前景广阔无量,对海缆及相关设备的潜在需求巨大。

   21世纪是海洋经济

    中国有18000海里海岸线、近千个岛屿、近百个常驻人岛屿、300多万平方海里的海洋权,随着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海洋经济将再度腾飞,随之而来的海上电力、通信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海缆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更大长度、更大芯数的海缆将有大需求,加快海缆开发,适应市场发展,满足沿海岛屿以及海岛之间的电力传输与信息沟通,对提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未来受益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将会加速,海底电缆的市场规模仍将迅速增长。同时国家规划建设服务于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 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全国海洋观测网,将对海底光缆、水下接驳盒、特种连接器等产生较大需求。另外,我国海底观测网的建设逐渐加速,中国的海底观测网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成为我国海底电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从产品发展来看,光电复合海底交联电缆同时具备传输光电信号、传输电能的功能,这是光电复合海底交联电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光电复合海底电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随着我国海上风电持续发展,智能运维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成为其主要的发展趋势,这也将推动海上风电场与陆地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海上风电建设的快速发展,将为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将持续推动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的发展。

   当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都将促进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海洋电力传输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也在逐步落实,洲内互联、洲际互联都需要以电力为基础,这些都为海底电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作为海上风电的关键部件之一的海底电缆,也将为海洋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陈静编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沪B2-20240342

备案号: 沪ICP备05040613号-4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证

中国电线电缆网及上海电缆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8-2011 SECRI and China Wire & Cable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