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日上海的铜现货贸易圈又出风险事件了! 在一宗多家企业参与的现货贸易中,下游买家支付高达4000余万元货款后,经过几道转手,最终付至物贸一家老牌贸易商账户;不曾想该贸易商欠款涉诉,账户遭冻结,导致货款无法继续向上支付,最终贸易链上多家企业“被动违约”,而最终买家则面临着钱货两空的巨大风险。即便最终事件得到解决,被波及的诸多企业,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对上述风险事件,金属现货贸易的业内人士应该并不陌生。事实上,这种“雷”长期存在,年年都会爆发若干起! 经不完全整理,现货贸易中经常出现的风险和痛点包括: 合作方“跑路”、钱货两空:传统现货贸易中,付款和收货之间存在时间差;因为交易对手恶意违约跑路,付款后收不到货/交货后收不到款的风险始终存在;更由于金属现货流动性强,中间商频繁转卖,信用无法有效传递,使得钱货两空的风险成倍增加。一旦发生,不但最终买家/卖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整个贸易链条中的所有公司都会受到牵连。 直接间接合作方账户被查冻扣:也就是前述事件的情况。虽然账户冻结未必意味着一定会损失货款,但因为法律诉讼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且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便最终资金被追回,被冻结资金的资金成本、错过的交易机会、受牵连企业的被动投入的时间精力,损失都是巨大的。 更常见的,是交易手数太多导致效率低下,最终无法及时完成交易。众所周知,高流通的金属现货,一天之内被转手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都属正常情况。但是,交易好做,财务头疼。每天,尤其是下午3点到5点,财务都要上演“生死时速”。大量的收付款,为确保准确性,必须要反复核对;一次收付5分钟,一个十几道转卖的链条,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货款支付。一旦出现财务操作出错、银行系统卡顿或者人为设置障碍等情况,整个贸易链条的执行,都会面临风险。而如果超过17:15这个大额支付通道关闭的时间点,就几乎没有办法在当天完成收付款。这类情况虽然严重性上比不上前两者,但发生的频率却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