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技术高峰!国内首条220kV平滑铝套电缆投运的背后

    发布日期:2021/12/30 15:56:08    来源:晨光电缆    阅读次数:

    2021年11月03日,由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首条国产化220kV超高压平滑铝套电缆正式通电投运,在北京北副一二220kV线路迁改工程中得到应用。经过施工人员十多天的敷设及附件对接安装,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攻克了安装过程中的多项技术难题,正式通电运行。

    国内首条220kV超高压平滑铝套电缆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在220kV超高压平滑铝套电缆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将替代2010年以来一直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为我国实现坚强电网提供了有利支撑。

    在这之前的2019年9月,晨光电缆在全国线缆行业中率先研发成功110kV平滑铝套高压交联电缆新品,突破国外同类产品多项关键技术封锁,在我国实现零的突破,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2020年6月,由晨光电缆研发生产的国内首条110kV平滑铝套电缆,在厦门地区实现带负荷稳定运行,创造了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  

    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84年,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于一体的两大电网主要供应商,是目前国内首家掌握平滑铝套电缆设计、制造、应用并能进行自主生产的企业。一直以来,晨光电缆遵循“和以远,新而恒”经营理念,不忘初心使命,致力线缆主营业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把企业打造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质量管理、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人才培养


     如今,掌握前沿技术,以“智高点”抢占制高点,已成为许多科技型企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前提。而早在2009年,在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推动下,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技术创新团队,并在2010年获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团队,2012年获浙江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团队称号。

    技术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柱核心是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载体。晨光电缆院士工作站组建于2010年,基于工作站在电缆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多项科技成果,2011年获嘉兴市级院士工作站称号,2012年成为浙江省级院士工作站,2017年成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技术创新团队现有主要研发人员2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1人,西安交大专家成员4人,公司配备的团队成员中有正高1人,博士2人,副高及高级技师7人,中级职称成员13人。技术团队组建以来,在公司董事长朱水良的高度重视以及邱爱慈院士、西安交大、上海电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集聚创新要素,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培养企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晨光电缆技术负责人金金元介绍,以邱爱慈院士为首的院士团队,密切跟踪行业和市场动态,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方面,积极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研发,积极利用参加电线电缆行业展会及高层次技术交流会的机会,及时搜集、整理并向企业发布最新会议动态及相关行业信息,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掌握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趋势,更为企业的技术拓展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垫下基础。

    “我们一直都相信人才是对科技知识吸收、消化、转化的核心所在。除高端智力团队、珍贵前沿技术外,院士工作站还积极发挥着人才集聚作用。”团队负责人金金元说,院士工作站不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富于挑战的科研项目为载体,以一种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软性引才”的方式,不断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公司已累计引进教授级高工2人、博士2人,自主培养了硕士3人、正高级1人、副高级和高级技师9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省首席技师1名,省“万人计划”高技能人才1名、浙江工匠2名、省优秀发明人才1名……这仅仅是公司截至2019年末拥有的专家级研发人员数。

    经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目前,以院士工作站为基础,又在2019年建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相关领域技术整合为有效补充”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技术创新机制,成功实现了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上下游用户之间的资源整合,为企业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优势奠定良好基础。


    屡屡“首创”,带领技术团队克难攻坚


    其实早在院士工作站建立之前,公司就已经开始和西安交大专家团队成员进行了合作。2008年,公司承担了行业内唯一的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连续包覆挤铝技术”项目,专家团队中的成员已开始参与项目研发,在国外专家的技术支持下,经过多方数次技术交流、沟通与商讨,技术不断改进优化,不仅解决了连续挤铝关键技术问题,还开发了国内外“首创”的挤包铝套工艺,该工艺是高压、超高压电缆革命性的创新,是公司对国内电缆行业乃至世界电缆行业的重要贡献。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高压、超高压电缆铝护套具有无缝、径向和纵向机械性能一致的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铝套生产技术,且具有低能耗、高效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为高压及超高压电缆铝套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属集成创新,为国内外“首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建立工作站之后,在院士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在公司董事长朱水良的高度重视下,以公司技术副总金金元为带头人的技术团队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

    2018年,针对近年来国内多地运行的皱纹铝套高压电缆内部出现电腐蚀,使电缆本体产生灼伤而造成线路故障,产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问题,对国家电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针对这一质量问题和用户痛点,团队与院士专家、行业专家及用户等多方面进行多次技术沟通、交流和探讨,决定研发110kV复合平滑铝套电缆。设计研发的110kV复合平滑铝套电缆采用双焊枪氩弧焊和护套多层共挤技术,“首创”性的实现了铝套焊接和外护套挤出连续生产,提高了缓冲层结构的紧密度、电缆载流量和阻水性,产品外径小,制造成本低, 技术达到国际领先。该新型电缆产品不仅可以解决电腐蚀问题,而且还可提高载流量,对电缆的长期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jpg


    2020年,团队又突破了一项世界“首创”的无缝平滑铝套技术。目前,无缝平滑铝套电缆产品已试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型式试验,标志着国内高压无缝平滑铝套电缆的设计、研发与制造已进入全球领先地位;在公司组织研发突破平滑铝套电缆先进生产技术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法国的耐克森和意大利的普睿司曼等国外少数企业,才拥有平滑铝套电缆先进制造技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产品,包括平滑铝套高压交联电缆产品,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既受制于人,又价格昂贵。这次高压无缝平滑铝套电缆的研发成功,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逆转了我国高压平滑铝套电缆需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首创”一词似乎已成为团队技术创新的号角,屡屡“首创”的号角,正不断改变着我国乃至全世界电缆及电力传输方面的现状,开启着一个个新时代。


    未来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


    同样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即将还有330kV、500kV超高压无缝平滑铝套技术等。团队的研发从不止步,集聚国内创新智源,还与英国BWE、奥地利ROSENDAHL等设备制造商开展国际合作,设计研发成功“连续包覆挤铝”、“铝塑连续共挤”、“交直流双层焊接”、“纳米缩径”、“电缆弯曲度”和“护套不起皱”等关键和核心技术,在全国线缆行业内,独家研发成功复合平滑铝套超高压交联电缆集成型生产线,实现复合平滑铝套超高压交联电缆的大规模、大批量、大长度和连续规模化生产。

    然而,晨光电缆并不止步于此,据团队技术负责人金金元介绍,未来3年至5年,晨光电缆将立足院士工作站,肩负“坚强电网”的使命砥砺前行,为早日实现“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晨光电缆技术创新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院士专家团队的合作,以复合平滑铝套超高压电缆、智能电缆、防火电缆为重点发展方向,借助国家发展坚强电网的新东风,打造陆缆工程“研发、设计、制造、敷设、安装”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科研基础条件,构建功能更为完善的研发平台,不断完善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管理,使其成为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基地,力争设计铸造更绿色、环保、智能的晨光电缆精品,为打造成为行业知名创新型技术队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