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近日发布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总额为1512亿元,较2024年减少128亿元(降幅7.8%),资本开支占收比持续下降至14.5%。这一调整体现了运营商从“规模扩张”向“精准投资”的战略转变,对光通信产业链的设备商、器件商及光纤光缆商带来差异化影响。
5G投资缩减,传统光通信需求承压
根据规划,中国移动2025年计划新增5G基站34万站,较2024年的47万站明显减少,且5G资本开支同比缩减108亿元。这一趋势与行业整体方向一致——随着5G建设进入中后期,运营商正逐步降低无线侧投资强度,转向技术升级与运维优化。例如,2025年将规模部署三载波聚合、无线AI应用技术,按需推进RedCap等低功耗技术。
对光通信设备商而言,5G基站新建需求放缓可能抑制基站前传、中传光模块的采购量。但另一方面,无线AI技术的引入或催生对高密度、低时延光器件的增量需求。例如,基站侧AI算法需实时处理大量数据,可能推动25G/50G高速光模块的应用比例提升。
算力投资加码,驱动高速光模块与网络设备升级
尽管总资本开支下降,中国移动明确将算力领域投资提升至373亿元,占比达25%,重点投向智算资源布局和推理场景。2025年,其智算规模(FP16)计划新增4.8EFLOPS至34EFLOPS,通算规模(FP32)微增至8.9EFLOPS。
这一结构性调整直接利好高速光模块与数据中心光通信设备。例如,智算集群需配套400G/800G光模块以满足高带宽需求,而推理场景的爆发将拉动低功耗、高性价比的200G光模块采购。设备商华为、中兴等有望受益于算力网络建设带动的服务器、交换机订单增长。此外,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头部器件商如旭创、新易盛等已推出800G产品,或进一步抢占高端市场。
千兆宽带增速放缓,光纤光缆行业或面临存量竞争
中国移动2025年千兆宽带覆盖目标为新增2000万户,较2024年的9000万户大幅缩减,显示家庭宽带市场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传统G.652光纤需求增长可能趋缓。
不过,运营商仍将推进FTTR(光纤到房间)向小微企业延伸,并融合AI能力提升服务价值。差异化场景或催生新型光纤需求,例如抗弯曲光纤、多模光纤在室内布线中的应用。此外,2025年光通信产业链需关注新一轮光纤光缆集采动态,若库存消化加速,或带动短期需求反弹。
新兴领域:低空经济与卫星通信的长期潜力
中国移动在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布局虽未明确资本开支额度,但政策驱动下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或成为未来增长点。例如,5G-A网络的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可支持低空交通管理,需配套高精度光传感设备;卫星直连技术则依赖星载光通信模块的研发。
对器件商而言,卫星激光通信、硅光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储备将决定长期竞争力。国内厂商如光迅科技已布局高速光芯片,若实现突破,有望打破美日企业的高端器件垄断。
总结:结构性机会大于总量增长
中国移动资本开支的结构性调整,标志着光通信行业从“量增”转向“质变”。设备商需紧跟算力网络升级趋势,优化产品组合;器件商应聚焦高速光模块、CPO等高端领域;光纤光缆商则需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应对存量竞争。尽管短期部分环节承压,但AI与算力驱动的技术创新仍为产业链打开长期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