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曙光电缆:专注核心技术,打开广阔市场

    发布日期:2022/9/2 16:14:01    来源:贵州日报    阅读次数:

    8月份,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再传佳讯,其申请的“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城市轻轨地铁用直流电缆”和“一种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两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1.jpeg


    “一直以来,新曙光电缆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持续深入开展技术研发,近年来,公司每年申报专利数十项,发展至今新曙光电缆共有专利35项。今年刚获得授权的这两项发明专利在业内很有分量,这是我们在电线电缆专业细分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的最新实质性成果。”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申进说。

    这两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是为满足轨道交通专用线缆对防水、防鼠蚁、阻燃和发烟量等指标的特殊要求而研发;另外一项是在特种防火电缆方面,通过陶瓷化耐火硅橡胶等材料和相关核心技术的应用,使电缆的耐火性能达到更高水平。“这些在细分领域获得的技术成果,为公司进一步打开专用、特种电缆市场增添了科技砝码。”申进说。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曙光电缆位于贵阳经开区小孟工业园,主要从事架空绝缘电缆、钢芯铝绞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布电线、铝合金导线和特种电缆等线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运用在电力系统、市政工程、轨道交通、电气装备等领域。

    “长期以来,新曙光电缆围绕‘专精特新’,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特别是在围绕客户的需求上不断投入研发力量,更新技术和装备。正是因为我们敢于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客户对我们十分信任。”申进说。

    今年初,新曙光电缆35kV架空绝缘线试生产成功,标志着该产品在贵州业内实现量产。

    据了解,35kV架空绝缘线比裸导线多了一层绝缘层,因此有更好的绝缘性、抗腐蚀能力,能延长检修周期,有利于提高电压质量、降低能耗。

    “35kV架空绝缘线好处很多,但生产工艺难度大,指标不易控制。”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陈小焱介绍,35kV架空线绝缘厚度是10kV架空线绝缘层的3倍,在热熔胶状态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条电线生产失败。

    为此,新曙光架空线车间与技术部、质量部协同作战,在工艺确定、材料使用、模具改进、试生产设备选定等方面反复商讨,最终历时半年开发出35kV架空绝缘线。

    此外,为增强科研创新实力,新曙光科创团队还与贵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在电线电缆各细分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下个月,我们将前往上海,就新能源电缆的研发与上海电缆研究所进行交流合作,争取在新能源电缆上取得更大突破。”申进说。

    眼下,新能源以其绿色环保、低污染、可再生利用的优势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新曙光电缆不甘落后,近年来已在人才培育、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布局新能源电缆,部分产品研制成功并实现销售。

    “公司在与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的同时,也聘请多位技术专家加入科研团队,公司已成功试制光伏专用电缆、风能电缆及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缆等,很多针对特殊场景用的新能源电缆还在研制中。”申进说。

    在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新曙光电缆也在智能化生产上下功夫,为企业转型升级“强筋健骨”。

    8月25日,走进新曙光电缆低压生产车间,70挤塑机机长李强正在观察机器屏幕上的数据,不断进行数据调试,通过设置控制器上的几项关键数据,就能实现高效生产。

    “这台挤塑机是自动化设备,可以精准控制螺杆转速、电机转速等,不仅让工作更省力,更能保证产品质量。”李强说。

    据介绍,目前,新曙光电缆投产的生产线全部配置自动化设备,帮助公司缩短生产周期、提质降本生效。

    创新引领发展。未来,新曙光电缆将始终坚持“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紧盯市场、把握机会,研发更多质好价优产品。同时,以“数字化精益生产”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育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细分领域做优做强,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