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缆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自去年12月22日在沪投运以来,安全运行已有两个多月。2月24日,第二届长三角超导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首次面向国际公布了国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示范工程段超导输电的碳核查数据。
上海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终端
根据核查数据,1.2公里的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优于2回路-1200平方米交联聚乙烯电缆,与常规电缆相比,实现了14%的减排效果,同时节省了70%的地下管廊空间。“超导电缆载流量大、体积小的优势,为城市电网改造和狭窄空间的电力扩容,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在会上表示。
目前,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还在积极申报上海中心城区和五个新城的5公里级超导电缆工程立项。据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当超导电缆长度达到5公里时,与常规电缆相比,减排效果可达27%。将超导输电技术运用到钢铁企业,减排效果则更加明显,比如与钢铁行业的制氧厂结合,采用抽空减压制冷方式,减排可达90.24%。
2020年9月,在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并于同年10月正式启动运营。成立一年多来,联盟集中长三角优势资源,迅速抢占超导产业的发展高地,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高科技生态系统的进展。
全球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的正式投运,各项指标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世界第一条撑起超大城市骨干电网的超导电缆,登上了历史舞台。
(来源:新华社、上观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