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35kV柔性低频海底电缆在浙江台州顺利入海,助力“零碳岛”建设

    发布日期:2022/5/9 17:59:57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5月6日,全国首条35kV柔性低频海底电缆在台州上大陈岛顺利入海。


    现场6.jpg


    据了解,台州35kV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是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顺利投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对大规模海上风电中远距离低频送出具有开创性的指导作用。 该工程实现大陈岛与大陆柔性互联,并实现风机低频送出,使得大陆侧电网和大陈岛间的电能形成高效互济,改善风电经海缆送出过程中存在的充电无功大、损耗高等问题,减少风电资源的浪费,是一次积极的科技探索和仿真实践,也是大陈岛作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示范窗口建设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于2021年7月完成立项审批,计划于2022年6月完成投运。


    海底电缆敷设工程现场.jpg


    本次敷设的海缆从上大陈开始,到路桥金清为止。时间从5月6日至9日,共四天三晚,将为6月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的如期投运打下扎实基础。后续还将进行低频风机的改造以及一系列技术调试、试验。


    现场2.jpg


    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海底电缆的顺利敷设,将彻底结束大陈岛核心电源大陈变只有单电源的历史,为海岛发展、群众生活提供坚实电力保障,并高效提升风能输送效率,能够更大程度“反哺”大陆,对大陈岛推进“零碳岛”建设、打造共同富裕海岛样板、提升海岛群众用电体验感有着积极作用。


    建设“零碳岛”:全国首个基于海岛场景的氢电耦合示范工程


    台州35kV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是全国首个基于海岛场景的氢电耦合示范工程,它将利用岛上富余风电,制造零排放的“绿氢”,力图实现国内首套氢综合利用能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突破。

    大陈岛氢电耦合项目投资3000万元,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在晚间利用大陈岛富余风力,通过电解水制氢,在负荷高峰时用氢发电,并实现国内首套氢综合利用能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技术突破。


    48540923dd54564ed6da801146208588d0584f67.jpeg


    作为台州入选浙江首批低(零)碳试点的乡镇之一,今年以来,大陈岛以“绿氢”为发力方向,全力打造“碳中和”示范岛。在此之前,大陈岛主要依靠一条海底电缆连接浙江电网。一旦遭遇强台风或是线路故障,电能保供和传输将面临困难。

    “这项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国内首创,能破解这些难题。”守护岛上群众光明30多年,大陈供电所党支部书记王海强手握数项发明,深知唯有创新才能克难。柔性低频输电项目,不仅将新建一套强大的“陆地—海岛—风电互联系统”,大大提升电网安全系数;更能让电能保供和输送更稳、更远、更可靠,为中国沿海风能经海缆低频送出“探路”。

    柔性低频输电项目总投资2.6个亿,该工程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并结合了风机低频接入技术,构建陆地-海岛-风电互联系统,并创新研发多项首台首套设备,可以显著提高常规海上风电输送容量。


    东方电缆成功交付超27km柔性低频海缆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东方电缆作为海缆赛道的佼佼者,在此次工程中提供了总长27.115km的35kV柔性低频海缆。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浙江启明海洋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亲临现场,见证交付验收。


    微信图片_20220509103434.png

    东方.png


    受制于海底电缆的充电电流及长距离输电时容量不足等问题,传统高压交流输电仅在短距离输电时具有优势。相比之下,柔性低频海缆传输频率低,容抗较高,传输损耗较低,更加稳定,因此,采用低频传输电是一种更加经济的方式。

    【原创声明】本文为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电线电缆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