朤友圈 | 逐浪“城市动脉”几十年,这群“电缆神医”各个有绝活儿

    发布日期:2024/2/27 10:53: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国网江苏电力南京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中心检修班班长 吕立翔】


    在南京南站,每天有数百列高铁发出,确保每位旅客准点、平安抵达目的地。在这背后,是地下电缆在供电保障。为了确保高铁正常运行,有一群人时刻关注着电缆线路的运维。近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中心检修班班长吕立翔,深入地下20米,对220kV高铁南站电缆进行了一次日常“体检”。


    1.png


    给地下20米电缆“体检”,一秒从寒冬穿越到初夏


    “打开有毒气体检测仪。”“仪器打开,氧气含量正常、无有毒气体。”“好,可以进入隧道。”在密闭空间作业,出于安全考虑,进入前,吕立翔和同事进行了气体检测,确认没问题后再进入地下。

    1月末,南京天阴阴的,不时下起小雨。江宁区宏运大道路边小坡上有一处隐蔽的工作井,吕立翔经过通向地下的旋转楼梯进入220kV善南·南牵线电缆隧道。

    据悉,这条电缆隧道始于220kV南站变电站,横穿机场高速、秦淮河,终止于铁心桥附近的南牵引站变电站,全长4.34km,为高铁南京南站供电提供有力保障。

    “用手电筒仔细照一下电缆外护套,看看有没有龟裂痕迹。”“这个接头旁边的接地线有一些发热,旁边螺栓有些松动。”在隧道里,吕立翔和同事拿着红外测温仪、钳形电流表等工具巡检两侧电缆负荷电流、接地电流等情况,并检查隧道内状况,包括是否有漏水、支架螺丝松动、电缆接地系统异常、电缆接头发热等问题。如果现场就能处理的问题,他们立刻解决,处理不了的,就先认真记录并及时上报处理。


    3.png


    吕立翔介绍起检修内容时滔滔不绝,“利用热成像原理的红外测温仪,可以检测到电缆本体及附件上有没有发热。重点查看的是电缆接头有没有明显发热,这是电缆设备上故障发生概率较高的地方。钳形电流表可以测电缆的运行负荷和接地电流,判断是否存在超负荷的情况。一般来讲,测出来的负荷不会很高,而且数值基本平衡,不会相差过大。但高铁经过时,负荷会突然上升 …… ”

    吕立翔慢慢向隧道深处走去,地上寒冬凛冽,地下温暖异常。吕立翔解释说:“这个电缆隧道在地下20米,我们头顶上方就是宏运大道。隧道内常年保持20℃左右,虽然听上去是冬暖夏凉的环境,但要是多次出入和外界温度相差过大的环境时,身体也会有所不适。”


    一定要细心再细心,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


    随后,吕立翔驱车前往下一个检测点位,这是一个电缆沟,相较隧道更加昏暗逼仄,需要用手电筒来“开路”。如果要下到电缆沟,必须手脚并用,顺着垂直90度的梯子一节节下去。

    这处电缆沟地下空间的高度仅1.8米左右,检修人员如果个子太高,只能全程猫着腰、歪着头进行检测。戴着安全帽的吕立翔和班组成员头部也几乎是顶着电缆沟顶检修作业,“这个地方有一点点在滴水了,大概率是自然沉降下出现的裂缝,我们后面要加强关注。”吕立翔背微驼着和同事说道。

    从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吕立翔一直奋战在高压电缆建设、运维、检修工作一线。29岁成为全江苏省最年轻的电缆专业高级技师、33岁荣聘国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2023年“五一”前夕,吕立翔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png


    “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这是检修过程中,吕立翔反复和身边的同事强调的一句话。这样的匠心传承,来源于吕立翔的师父陈德风。陈德风也是全国劳模,扎根电力电缆事业近40年,2024年即将退休。劳模师傅带出劳模徒弟,这在公司已经传为一段佳话。“我要把师傅的这份匠心继续传承下去。”吕立翔说,自己也要和师傅一样,“钉”在电力电缆领域攻坚克难。

    22年来,吕立翔主持重要电网建设项目50余项,组装过近1000套电缆附件,参与敷设的高压电缆线路达上千千米,约占南京市高压电缆线路总长的二分之一。他带领班组运维南京市超过1800km长的电缆线路,线路健康水平全国领先。他参与研发的20多项创新成果应用在高压电缆线路建设和运检各环节。


    人防+技防,全方位确保供电平稳、高铁运行万无一失


    南京地下电缆世界,吕立翔谙熟于心,他的脑子里藏着一张电缆分布的“活地图”。“全国每放6米高压电缆,有1米是在江苏;江苏每放3米高压电缆,有1米是在南京,高压电缆线路规模也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风向标。”吕立翔带领班组负责运维的是全南京市35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设备,长度有超过1800km,其中有约150km的电缆隧道都需要人工巡检。

    地上是疾驰的高铁,地下20米是飞驰的电流,电缆“金龙”运行正常事关高铁运行,电缆运维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0kV善南·南牵线是一级重要供电线路,供电对象是高铁南京南站。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工作万无一失,确保每一名乘坐高铁的旅客都能准点、平安回家。”吕立翔和班组每周会进行一次巡检,每季度开展一次带电检测工作,必要时特别是春运期间更会加强巡检,以保证设备可靠性,不发生人为造成的跳闸、被迫停电等问题。

    不仅有人防,近年来随着电网向数智化转型,目前隧道里还安装了大量智能感知设备。“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及时监测到电缆负荷电流的大小,以及接地网的变化情况也可以通过在线监测装置传回,相当于建立了立体巡检网络。人防+技防,实现全方位运维。”

    据了解,前不久刚过去的寒潮,让南京电网用电负荷达到新高峰。“以后高峰肯定越来越多,如何在高峰情况下把设备运维好,为南京市电网保供,是今后面临的新课题。”吕立翔说,“春节期间他们会正常安排检修任务,让每一条线路稳定运行。”


    【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电缆运检班班长 黄帆】


    1月25日,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电缆运检班班长黄帆与同事一道在南岸区南滨路,运用电缆路径查找仪正在对10kV光长一回电缆进行诊断,该技术大幅缩短故障查找时间,目前成功率已经达到80%以上。

    22年来,黄帆凭借着过硬的作风、精湛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累计完成50000多起抢修任务,受益居民超过100万人次。他以电网员工的责任与担当,全力守护地下电缆的安全运行,守护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光明。近日,黄帆的幸福接踵而至。1月31日、2月1日,他先后成功当选2023年四季度“中国好人”、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这让他的事迹被更多人看见。


    7.png


    全心专注治理电缆隐患


    “帆哥对我们南岸区地下的电缆门儿清。要是出了电缆故障,找他准没错!”在南岸,每当出现电缆故障,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被称为“电缆医生”的黄帆,他凭借精湛的电缆“听诊”技术,成为该公司管辖范围内771条3108km电缆的“守护神”。

    一头浓密的短寸,眉目间透着一股坚毅,黄帆身材魁梧却也心细如发,一双黝黑的大手拨弄起精密的仪器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要干好一件事,责任心是前提,行动也必须得全心付出!”对自己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黄帆都这样要求自己。

    从事电缆运维工作岗位以来,黄帆坚持苦练基本功,学习掌握电缆接头制作、电缆识别、电缆故障定位等新技能。每年,他都要沿着电缆沟把所有电缆巡检上好几遍,将辖区电缆的环境和走向了然于胸,更练就了一手可以给电缆“听诊、体检”的绝活儿。

    “我们可以在听筒里听见类似鞭炮的声音。”黄帆解释,如果电缆发生故障,通过电缆故障检车上的振荡波设备和介损试验设备对整条电缆进行加压,再利用听筒装置可以精准定位电缆故障点,误差可以小于10米。

    “我们参考振荡波设备原理,制作了一个接头寻找装置。”黄帆说,以前类似情况靠人工去找,要花费1个星期。在该设备的“听诊”加持下,只需关注信号接收频率就能在2天之内精准找到故障隐患接头,既省时又省力。


    全力完善优化供电环境


    “对已投运或即将投运的电缆开展振荡波和介损试验,用检测数据发现电缆局部放电点位置……”1月26日,黄帆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全员介损试验培训。

    提出介损试验培训,源于黄帆有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员齐心协力改善供电环境的心愿,“介损试验能够判断电缆的运行状况,通过培训要让每个员工知道试验流程,全面掌握分析电缆数据的技能,这个技能就是保障电缆安全运行的‘敲门砖’,我们掌握了它,才有能力护佑老百姓的可靠用电。”

    就这样,黄帆带领团队坚持技术革新,并自主研发5项新型专利,为居民快速供电提供技术保障。

    2021年3月9日14时,黄帆在炒油场110kV变电站开展10kV油山一回电缆振荡波试验。

    1160米、1250米、1450米三个点的电缆局部放电值达到18000皮库,远远超过国标正常值。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分析,他判断10kV油山一回电缆接头存在缺陷,当即制订技术处理方案,重新制作电缆中间接头,处理完接头隐患后,他再次开展加压检测,电缆全部指标达标。

    此后,经过6个多月攻坚,黄帆带领班员完成了241条次电缆的振荡波试验,处理了41根电缆隐患,全面提升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电缆振荡波试验给电缆质量把控构筑了坚固的防火墙,提前发现了电缆绝缘缺陷,同时也给敷设电缆上了一道‘紧箍咒’。”黄帆说,“守护万家灯火,实现‘停电零感’,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和担当。”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樊城供电中心配网抢修班成员 邹松】


    他坚守配网运维一线30余年,练就“听声辨障”绝活,将电缆故障排查平均时长从2008年的8个小时压缩到1.5个小时左右,为国家节约超3000万元的开挖土方、购置设备等费用及无法估量的时间效益。

    他为省内外多地提供技术支持,精确定位故障300多次,在国内授徒160多名,并将多年的技术积累无偿奉献出来,为高校科研提供数据支持,助力电力故障实现“未病先防”。

    他,就是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樊城供电中心配网抢修班成员邹松。他曾获得2022年湖北省首届“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基础产业类第一名、2022年“荆楚工匠”等荣誉。


    9.jpg


    练就 “听声辨障”绝活


    1991年,邹松从武汉供电技工学校电气试验专业毕业后,进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工作。他先后在变电、继电保护、电气试验等岗位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城市电能输送大多依靠架空线路。1998年,襄阳城区开始普及地下电缆。当年9月,国网襄阳供电公司第一次推进电缆入地的110kV广场变电站运行刚几个月,“广75”整条线路突然跳闸,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邹松和同事花了3天时间查找原因,却毫无进展。后来,公司邀请西安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前来指导。大家一起摸索,一起探测,又花了2天时间,终于找到了故障点。经过抢修,这条线路恢复了供电。

    “探,整整5天,修,才不到2小时。”这次经历让邹松深受触动,也开启了他对电缆故障探测的钻研。

    电缆故障探测,既要判断故障位置,又要判断故障性质,还要拿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过去探测经验不足、探测设备不多的情况下,邹松只能自己边学边琢磨。

    故障现场,在夜深人静中聆听电缆细微而特别的放电声,成了邹松的“爱好”。他特意制作了一个案例集,将每次查找故障点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进行复盘分析。

    在一次又一次的通宵探测中,邹松练就了敏锐的听觉。他越听越准,将设备探测故障点的半径从5米缩短到1米,甚至精准到0.2米以内,探测时间也大大减少。


    开展故障探测300多次


    2008年,在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邹松获得了全国电力故障探测比武第四名。技能竞赛让邹松一战成名,枣阳、十堰、神农架等地的相关单位纷纷发出邀请,请他前往解决各种电缆故障。邹松一边检验学习成果,一边积累实操经验。渐渐地,他有了“电缆医生”的名声,并享誉全省。

    2014年,枣阳某线路出现故障,断电线路途经福银高速。经工作人员初步排查,位于高速公路下的一段电缆可能有问题。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不菲,故障点的确定稍有差池,付出的成本将无比巨大。

    “就这儿,就这儿。”邹松前往现场,不到2个小时就确定了故障点。顺利消除故障后,当地工作人员对邹松竖起了大拇指。

    自2008年以来,邹松通过现场探测、线上指导、远程协调等方式,在全省各地开展故障探测300多次,故障检测时间大幅缩短,差错开挖成本明显降低,电缆故障平均抢修时间下降了57.24%,为人民群众安全可靠用电提供了保障。


    毫无保留分享经验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2008年以来,邹松将自己“听声辨障”的经验反复验证,制定电缆故障检测流程标准,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各班组。

    目前,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已建成覆盖市、县两级供电公司的电缆抢修柔性团队,以邹松为核心骨干,常态化开展业务探讨与经验交流。

    针对疑难复杂电缆故障,邹松以“柔性团队+远程协调”的工作模式,为各地实时提供远程技术支持,高效协调解决电缆故障查找难题,及时恢复送电,守护万家灯火。

    如今,邹松的徒弟遍布襄阳各县(市、区)以及武汉、十堰、咸宁、宜昌等地。他还在省外培养徒弟13人。

    “快速查找故障为电缆‘看病’是现场解决问题,未来,我们要考虑给深藏在地下的电缆‘治未病’,定期给它们‘体检’。”邹松笑着说。“现在,我正将多年积累的排障数据进行整理,提供给东南大学,用于某光纤传感器的研发。”邹松说,未来有了高科技助力,电缆一旦出现故障苗头,就会被及时发现,进而得到消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供电会更可靠,百姓用电会更放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