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企业“智改数转”一线观察:聚势而强 踏浪前行

    发布日期:2024/7/16 16:11: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电线电缆企业形成新增长点、焕发新活力的关键行动,更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壮大,2023年电线电缆产量约为6203万千米,同比增长4.7%;出口量逐年增长,2023年电线电缆出口量233万吨,同比增长2.8%。眼下,各地电线电缆企业正聚力掀起一场“智改数转”的实践高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踏“云”而上,以“智”赋能,加“数”前进。

    ◾ 7月3日,在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物流力缆车间,公司智能制造党支部书记叶启洪及其技改团队正在对“异形铜导体”项目攻关成果进行现场检查验证,讨论如何将异型铜导体的改进技术推广应用到铝导体的生产中,以实现异型铝导体的标准化生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物流力缆车间.jpg


    据介绍,异形铜导体项目通过改变电缆导体结构工艺,将以前102种规格结构标准化到16种,在保证导体电阻富裕度合格可靠的前提下,线缆横截面由原来的圆形变成了梯形,不仅降低了生产换型频次,还提高了绞制工序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线缆生产的使用铜量。

    “历经2年时间生产效果验证,实现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现在公司全年用铜量节约350多吨,极大增强了德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叶启洪说。

    据悉,异形铜导体项目是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党支部攻关的重点项目之一。2023年,该党支部积极开展重点项目攻关12项,在西南5G数字化装备车间、5G数字化布电线车间、自动化物流力缆车间等数字化技改项目中,都有智能制造党支部的身影。

    “倒车,请注意避让……”数十台AGV小车正满载货物,在5G数字化布电线车间内穿梭往来,平稳有序承担着车间的货运任务。

    走进该车间,只见高速绞线机轰鸣作响,绞盘旋转着输送出铜丝;高速挤塑生产线上泛起阵阵水花,原来是冷却槽正在将熔融挤出的塑料表面由液态冷却为固态;传送带上,产品被输送到汇流分拣口,通过视觉识别系统扫描线缆侧壁外轮廓、自动扫码和自动称重,经机器人分拣、打捆、包膜和码垛后,被送往发货月台。不同区域、不同设备之间协同配合,衔接紧密,流畅高效。

    “目前车间采用了自研的设备监视与控制系统,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对车间内各个设备进行一对一实时监控。我们的工作人员坐在屏幕前便可以知道整个车间的生产情况。”公司5G数字化布电线车间主任助理谯继贤说,“我们还采用行业内先进的自动导引小车,替代传统的人工、叉车搬运,工人的劳动强度下降,产能却翻了一倍。”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 5G数字化布电线车间.jpg


    据了解,公司5G数字化布电线车间通过数字工厂仓储物流的整体规划,生产物流与仓储物流紧密协同,降低库存,提升物料的齐套率,实现物料配送准时化,提高物料处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造高效自动化物流配送。通过数字化建设,车间产能由7.5亿元提升到13亿元,同比增长74%;人员由同规模128人减至80人,人均年产值由560万元提升到1025万元,同比增长83%。

    “近年来,5G+人工智能决策辅助、在线视觉识别检测、无人自动化AGV等多项技术接连落地,国内国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设备也先后被引进,解决了我们产品生产中遇到的一些瓶颈,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幅下降。”公司智能制造部部长代祥表示。

    ◾ 7月11日,尚纬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智改数转”推进会议暨智能工艺设计项目启动会议。今年以来,公司重点围绕特种电缆产业园项目建设,规划设计企业特色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径,加快设计和推进智能工艺设计项目、特种电缆产业园数据集成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等一批“智改数转”项目,并充分结合“群策群力上台阶”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企业进一步降成本、增效益、强服务。


    尚纬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智改数转”推进会议.jpg


    其中智能工艺设计项目以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技术为核心载体,通过向计算机输入产品需求、制造条件和制造要求等信息,由计算机“智能化”进行编码,编程直至最后输出经过优化的工艺规程卡片。该项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艺规程设计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并进一步促进企业物资采购、计划调度、生产组织、资源平衡、成本核算等多方面“智改数转”工作开展。

    近年来,尚纬股份抓紧推进数字化进程,实现全生产环节数字化管理,推动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比如新投用的“滴滴叉车”改变了传统对讲机的呼叫方式,能够实现一键式数字配送,有效节约员工们协调作业的时间。数字化工厂建设推进,更是让尚纬股份打通了生产系统、设备、产线的互通互联,强化业务与系统互通和数据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公司生产经营能力。


    尚纬股份工人正按指令忙着用叉车运货.png


    “建设数字工厂,可赋能多个生产环节。比如,过去我们核算整体工时,需要花上15天,现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减少了人工统计,仅用1天就能输出结果。”公司首席信息官颜亮锋介绍,尚纬股份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投用后,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订单交付周期,让生产效率提升17%,产成品不良率下降75%。与此同时,公司正在推进APS(高级计划排产系统),这将为尚纬股份开启“数字化2.0”时代,预计整体效率可提高50%以上。

    据了解,目前,尚纬股份锁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不断推进市场营销、研发创新、产品制造、人员培养等各方面“智改数转”工作,《特种电缆“一键”质量管理平台》入选2023年度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其他相关成果获评“首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创意奖、“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等。

    如今,“智改数转”如春风化雨,不断为线缆产业提质增效加码赋能。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线缆企业主动加入进来,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火热投产、高效运转,让一切忙而不乱,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效力,可见一斑。

    ◾ 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线电缆生产、销售的中小企业,过去从签下订单到下派工单,再到生产、质检都是依靠人工。如今得益于数字化改造,作业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操作技工方员平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都是‘人等物’,现在一上工,‘物’就等在那里。”方员平说,过去生产过程中需要什么配件,都得先手写下来再报备,然后等着配件被送过来。现在,材料仓库的工作人员在系统看到需求后,第一时间就会将各机台所需材料提前配送到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我们是一家20多年的老厂,想乘着这次‘数转’的东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公司总经理鲁运力表示,数字化改造于4月中旬启动,经过多轮的测试、修改,目前全新上线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正处于试运行阶段。

    “通过这次数字化转型,车间的工单完工、报工记录、设备报修、质检记录等多个模块都能在电脑上清晰展现,能够实现全过程的数据透明化。同时,还可以全程管控物料使用明细,便于企业追踪、分析,对于我们规范销售、采购、库存、生产等全流程都有帮助,能有效保证每笔订单都高效生产、准时交付。”鲁运力表示。

    ◾ 在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的微细电磁线车间里,一排排整齐、崭新的设备正在紧张运行,一条条电磁线生产线上,一束束电磁线在设备上“丝滑”地游走。偌大的微细电磁线车间里,很难见到工人的身影,通过一块大屏幕就可监控生产的全过程……从“制造”到“智造”,是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

    “公司瞄准高端用户对微细及特种漆包线的需求,实施超微细电磁线扩能项目,建设1万吨/年微细电磁线生产线,2022年11月投入试生产,关键设备采用德国尼霍夫中拉退火拉丝机,配置自动测量在线测控系统。”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王东虎介绍道,公司安装各型拉丝机373台、各型漆包机53台,仅需要108个工作人员便可以完成正常生产,一天的生产量可以达到19吨。

    公司微细电磁线车间主任吴世龙今年6月对外表示:“今年以来,微细电磁线产品销售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46.98%;实现销量4849吨,较2023年同期增长41.16%;出口微细电磁线产品587吨,较2023年同期增长33.40%。”

    ◾ 在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线缆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同时,不同生产线可生产不同规格产品,使得产品种类更丰富、市场空间更广阔。”公司总工程师高青松说,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10亿元,先后建成80条自动化生产线。

    ◾ 在江东科技有限公司的光纤全流程制造车间,所有光纤生产设备全部联网,透过5G网关设备与高清摄像头,各条生产线的实时运行状态一“幕”了然。曾经每天需要工人来回跑十几趟的点检作业,现在只需一个大屏便可实时监测预警。

    ◾ 根据南通市工信局“智改数转”诊断报告,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通信电源用软电缆智能制造车间积极实施改转,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和能源管控能力,加强生产安全及产品质量智能化监测,打造“5G全连接工厂”,实现设备数控率、联网率100%,产品单位用工降低10%,综合能耗降低15.5%,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3%。

    今年是中天科技“数字化跃进年”,集团将加强智改数转网联建设,由“精细制造1.0”迈入“精确制造2.0”,预算投入超20亿元,将启动老旧设备焕新,部署全流程AI智能质检,打造3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1家灯塔级数字化工厂。


    中天科技.jpg


    “智改数转”包括硬件智能化改造和软件集成应用的叠加,指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和升级,通过整体组织更新、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导入,以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智改数转”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核心战略。德国以“工业4.0”为核心,发布《数字战略2025》《德国新数字化战略》,强调要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英国“高价值制造战略”、法国“新工业战略”等,均致力以“智改数转”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近期也是频迎政策利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5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迎来重要里程碑。7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全局高度认识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