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10000公里跨国手术的数据传输如何保证?

    发布日期:2025/7/29 16:00: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中欧时间7月1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手术室里,80岁的吴先生(化名)平静躺卧,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里藏着不寻常——他的肝脏经历慢性乙型肝炎20年折磨,瘢痕累累,14年前的开腹手术、半年前的放射转化治疗,更让脆弱的器官变得“地形复杂”。

    而在10000公里外的法国斯特拉斯堡,世界机器人外科学会(SRS)期间,梁霄教授把头深埋在视镜中,在操作台上轻拨操控杆,杭州手术台上立刻响应:四条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械臂像灵活的“钢铁手指”,在腹腔内稳稳分离粘连的组织,机械臂精准避开密布的血管,高清镜头把3.5厘米的病灶细节实时传送到法国的显示屏上……

    “肝脏创面止血,放置创面引流管完成手术”, 梁霄教授的指令通过语音系统传到杭州,两地团队隔着时区无缝配合,50分钟里,每一个动作都如教科书般精准。当肝脏病灶被完整切除,全球首例跨越洲际机器人辅助肝癌切除手术,成功了!


    梁霄.jpg


    据了解,此次手术所用的图迈机器人运行稳定,图像实时传输清晰,语音交互流畅,法国斯特拉斯堡与中国浙江两地辅助专家以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完成了所有预定手术目标。

    图迈机器人由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创机器人集团”)自主研发,于今年4月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这标志着外科手术正式进入“远程”时代。


    毫厘之间、万里之外的5G远程手术如何实现?


    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看大病”“做大手术”跑北上广是常态。

    “能不能开发真正可以商业化的远程手术技术,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顶尖专家的手术治疗?”5G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坚定了微创机器人集团总裁何超博士及其团队的这一想法。5G远程手术技术成为图迈机器人的一个突破性创新点。

    为什么是用5G,而不用早就有的光纤呢?“建一条光纤专线要耗费三四个月时间和上百万元的成本,这样的机器人远程手术基本没有商业化的可能。”何超解释。

    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携手,在图迈机器人辅助下,完成了我国首例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泌尿外科手术,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三例。

    “第一例跨越数千公里的‘空中手术’,证明了我们的理论行得通。”何超口中的这套理论,是指微创机器人集团的“第二代远程手术”技术理念,即兼容5G和医院常规网络的多网融合技术。

    但网络信号波动和传输延时无法完全避免。如何在千里万里之遥,保障远程主从控制稳定运行,确保信号、图像、数据同步传输?

    “我们构建了底层核心技术,包括开发一些特殊算法,图像低时延超压缩、数据多维加密传输等技术,去降低信号不稳定和传输延时等不利影响。”何超介绍,同时,不断调整动态通信网络优化策略,并建立复杂网络环境下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来确保手术的安全。

    在图迈机器人辅助的远程手术过程中,网络传输始终被实时监测,医生控制台界面实时显示延时、丢包和速率,同时,医生的3D目镜内也会显示延时和丢包,让医生实时感知当前的网络状态,从而对手术操作进行调整。

    “系统会根据数据传输延时严重程度在3D目镜内和医生控制台界面分别进行提示。一旦系统报警并进入安全模式,远程控制台即被禁止操作,控制权自动切换到手术室系统。”何超解释。

    这是针对网络突发状况制定的双医生控制台热备应急方案,即在远程控制端和手术室患者端都配备医生控制台,形成双控台热备机制。当远程通信完全中断或出现其他远程异常时,手术室医生控制台会立即接管手术,形成本地手术场景,本地医生可根据远程专家指导完成剩余部分手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微创机器人集团提前建立了全球首个覆盖6大洲、103个国家与地区、229座城市、465个数据中心的远程手术网络体系,为图迈机器人远程手术环球大规模应用部署构建了坚实的“互联互通”网络通信基础。

    当远程手术常规网络兼容性、大规模应用部署两大世界“难题”被一一攻克,一个高性价比的“一对多、多对多”远程互联与控制系统便诞生了!微创机器人集团在全球实现大规模、多地域、远距离复杂手术的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