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作为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与消费国,我国线缆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当前,我国线缆产业整体发展良好,众多线缆企业“向新力”十足。
炎炎夏日,来到中超控股位于江苏宜兴的生产车间,这里的生产井然有序——经过绝缘、护套和检验等严格工序,一条条高品质的电缆最终制成,等待着送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开始,公司对员工的防护更上一个台阶,提供员工休息的场所也已提档升级。
“我们去年和跨国企业道达尔能源达成合作,成为他们的供应商,道达尔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产品质量、价格层面,还包括我们对员工的关怀等各个方面。”中超控股董事长杨飞表示,面对激烈竞争,公司能够拿到跨国巨头订单,是因为公司综合实力强,能够持续稳定地高质量供货。“道达尔确定和我们合作之前对公司进行了细致考察,提出了100多项具体要求,我们最终做到了全部满足。”
中超控股赢得外企合作的经历表明,一方面,“红海”源自残酷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优胜劣汰市场机制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市场正在做出新的选择。有关行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线缆行业正呈现“一降一增”的趋势,也就是企业整体数量增速下降,同时退出数量增加,规模化企业主导的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更加显著,产业集聚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作为电缆企业最重要的甲方,国家电网从今年开始也推出了相应改革。“以前的招投标,电网公司是以省为单位,今年开始则是按照大的片区为单位,这样一来,按照总数算,能够入围的企业就大幅减少,也就进一步推动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一旦中标,在下一次招投标中就具备了计分优势,这样中标企业继续中标的概率将更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中超控股也是这一改革举措的受益者。今年6月,公司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明珠电缆、远方电缆、长峰电缆及控股子公司中超电缆近日中标多项电力电缆项目,中标金额共计10.61亿元,此次中标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19.29%。而今年上半年,中超控股在国家电网的中标金额已经达到13.81亿元,目前在手订单为29.29亿元。
新形势下,我国线缆行业要增强发展活力,需要转向以品质、服务、技术为核心的高阶竞争。其中,高端产品的突围被寄予厚望。
宝胜股份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到7500万元,同比增长167.98%到301.98%。“业绩预增,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化、数智化转型,公司的航空航天线缆、高速平行线等高附加值产品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订单质量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宝胜股份董事会秘书张庶人表示。
向高端突围,更需要行业企业携手共进。线缆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产品类别繁杂。“电线电缆共分为五大类产品、近2000个品种,15万多个规格。”苏州一家电缆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小电缆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达到4000余家,成为电工电器20余个细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对此,行业内众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可以走差异化路线,发挥特长,吃透每个细分领域,垂直深耕、全力“猛攻”、补强链条,共同提升行业含“精”量。
在华菱线缆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全自动绞线机以±0.01mm的精度编织导体层,5G联网的智能质检系统实时监测绝缘层厚度,确保每米电缆的同心度误差不超过0.3%。通过不断开拓特种电缆这一细分市场,华菱线缆的耐碾压、抗折弯电缆已成为智慧矿山系统的“标配”。
不仅如此,华菱线缆正致力于把线缆、传输端、接收端、组件和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挖掘更多应用需求,打造更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近期,公司在核电及电力领域、矿山领域、轨道交通领域和冶金领域中标合同金额共计约5.57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3.40%。
“市场竞争要‘卷’高端、‘卷’绿色、‘卷’智能。”东强股份党委第一书记王子纯表示,公司在2023年投入1380万元更新淘汰550台套高耗能设备,2024年再投入822万元更新17台套设备,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去年,东强股份实现开票销售14.1亿元,同比增长26%。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5%、10.2%,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4.9%、11.7%;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新动能持续培育,目前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