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铺距离全球最长!我国7芯空分复用海底光缆取得重大突破

    发布日期:2025/9/19 16:00:59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近日,全球首条七芯光纤海底试验光缆在大湾区桂山岛与外伶仃岛之间成功铺设,建成了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海底光网络,创下7芯空分复用海底光缆实地铺设距离最长的世界纪录。该项目海缆单跨路由长度达25公里,不仅显著改善两岛通信条件,还成功支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基于空分复用的新型海底光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跨洋数据传输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单模海底光缆的容量天花板日益凸显。多芯光纤凭借其创新设计及成熟工艺,为海缆通信升级提供关键路径。其核心优势在于将多组独立纤芯集成于单根光纤内,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实现信号并行传输,在不增加海缆外径的前提下,让单根光缆传输带宽较传统产品提升数倍,大幅突破容量限制。同时,多芯光纤可大幅度提升中继器可以放大的纤芯数目,显著提高海缆铺设效率并降低长期运维成本,有效解决传统海底光缆的扩展性难题。未来,以多芯光纤为核心的海缆方案,将成为构建Pbit/s 级超高速跨洋通信干线的主流选择,为全球信息互联互通筑牢“海底高速通道”。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在光纤制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为此次项目提供了高性能的七芯光纤。长飞提供的七芯光纤凭借突破性的设计,实现了“尺寸不变、性能跃升”的技术突破,为海缆通信领域的容量升级与性能优化提供了关键支撑。其核心技术亮点集中体现在尺寸控制、容量提升与传输性能增强三大维度,全面契合海缆长期稳定运行的严苛需求。

    从尺寸兼容性来看,七芯光纤的涂敷直径与当前广泛应用的普通单模光纤保持高度一致,均控制在250微米的标准范围内。这一设计不仅避免了对现有海缆生产、敷设及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改造,降低了技术落地的成本与难度,更意味着在相同的海缆缆径空间内,通信通道数量的倍数级增加,为海缆“扩容不增粗”的升级路径奠定了基础。

    在通信容量方面,相较于传统单模光纤单通道的传输模式,七芯光纤通过在单根光纤内集成七个独立传输芯层,实现了通信容量的数倍提升。这一突破对于应对海洋通信领域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有效缓解现有海缆网络的带宽压力,为未来海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核心技术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七芯光纤在传输性能上同样展现出卓越实力,关键指标全面满足海缆应用的严苛标准。其纤芯采用凹槽辅助结构设计,不仅让每个纤芯的弯曲损耗精准满足G.657标准要求,更能大幅降低纤芯间的信号串扰。

    在关键器件方面,配套的七芯扇入扇出器件以亮眼的性能,保障了七芯光纤与现有通信系统的高效适配,为其在海洋通信场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完整且可靠的技术支撑,实现了超高集成度的空分复用海缆信号传输系统的实验验证。


    56e9d90d-cf60-4645-85c0-166325640fef.png


    项目实施期间,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从新型光纤、海底光缆制造,到准证办理、海缆施工的全流程总包服务,高效完成系统部署,为海岛通信升级与海洋科研赋能。

    该项目采用了烽火通信研发的多芯少模掺铒光纤产品,相比传统单模光纤的容量瓶颈,其通过多个独立纤芯并行传输提升空间复用率,以少模设计降低模间串扰,兼顾大容量与低复杂度,降低部署维护成本并保持长距离传输稳定性,推动Pbit/s级超高速海缆系统实现。同时,烽火通信联合中山大学、杭州硫通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C+L波段包层泵浦多芯光纤放大器的海底SDM传输实验,相关论文成果被2025年国际OECC会议收录为PDP论文。在海缆系统产品研制方面,烽火通信与项目团队紧密协作,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工艺,成功研发出适配项目需求的海底光缆、陆地光缆及配套连接设备,为关键技术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准证审批类别多、周期长、复杂的专题论证等挑战,烽火通信联合广东移动珠海分公司进行深入研讨、驻点推进,最终成功取得超100份行政报告批复及6份关键证书。

    施工布放环节,烽火通信自有船舶“丰华21”轮开展高效作业。为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航道通航及渔业生产的影响,同时防范船锚撞击光缆风险,烽火通信提前开展路线勘探、加强多方沟通,施工中协同各单位连续作业,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与高质量交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