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在沪召开

    发布日期:2018/9/28 10:57: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9月27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审时度势 辞旧布新 行稳致远”为主题,共同探讨处在重要转折期的线缆行业如何把握大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为未来行稳致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塑造全新格局。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振岩,中国机电工业价格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工利,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竹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上海电缆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赤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薛静,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组联部主任李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丁山华、蒋华君、李永辉、金银强等25家副理事单位领导、地方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商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电缆、光缆、设备、材料的嘉宾、代表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进入“十三五”发展中期,行业正朝着重视质量品牌、强化技术创新、优化运营效率的良好方向发展,虽然仍面临着各种困难,但行业正呈现出新时期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行业内外企业界、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用户以及各地行业组织和机构代表集聚一堂,分享来自国内外新政策法规动态、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管理方法及理念,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共论企业经营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上海电缆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赤忠主持。

    李竹影首先代表大会主办方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说,改革开放40 年来,国家政策日益深入、各项战略举措日臻完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电线电缆产业也成为了全球线缆制造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力量。

    在新工业革命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线缆行业取得许多引以为傲的科技成就,在诸如高速铁路用、特高压传输用、核电站用、航空航天用、海洋电力以及信息传输用线缆产品以及超导电缆技术、光纤预制棒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技术突破,许多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从原辅材料、电工装备到最终产品、检测技能,全方位供给质量的大幅提升是对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的最好响应。随着行业企业愈加重视质量品牌、强化技术创新和提升运营效率,一批坚定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践“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正在把握和发现新的利好、聚焦更高层次的创新、争取更高质量的发展。

    电线电缆被称作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国产航母、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也离不开线缆人默默的背后支持。同时,线缆行业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和中国许多制造业相似,线缆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市场需求和政策、资金的支持。严重的产能过剩、混乱的市场秩序、激烈的价格竞争、沉重的成本和资金压力、生态文明建设“三期叠加”等发展难题,是中国电缆行业迈向“世界电缆强国”之路上必须攻克的“拦路虎”。近来,制造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虽有所缓解,但差距依然普遍存在。行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发展格局有待厘清。

    新时代的电线电缆行业正处于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关键期,行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新课题和新任务,行业呼唤着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格局。她号召线缆行业同仁团结起来,共同分析和把握大势,凝聚全行业智慧,为行业未来塑造新的发展格局。

    电线电缆行业是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器工业中产值占比约1/4,长期以来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受到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振岩也到会祝贺,同时他提出了几点建议:注重产品质量、注重市场方向、关注国家政策、参与国际市场、练内功少折腾等,为电线电缆行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行业大会以“审时度势 辞旧布新 行稳致远”为主题,紧扣了当前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特点。今年以来,宏观环境多变、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尚未明确、国内外市场也风云突变,当前行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审时度势才能明辨发展反向,辞旧布新就是要摆脱过去习以为常的旧势力、旧习惯,在新时代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推动行业发展,推动企业发展,这样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因此大会专题报告特邀了行业专家、国外分析师、企业老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享他们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理事长、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金银强主持了行业大会的专题报告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薛静,从我国宏观经济以及电力消费新趋势、电力投资与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和交易三个方面,对2018年全国电力经济运行形势进行了分析。她指出我国电力投资回落明显,电力造价总体有所上升,电力发展与运行还存在不足。通过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成效显著,交易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为电力市场化交易搭建了公平规范的交易平台;输配电价改革实现体系性全覆盖,向市场主体释放了改革红利;加快放开了发用电计划,电力市场化交易初具规模;电力市场监管发挥了作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提高;推进了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针对电力市场化建设发展展望,她指出,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回归到了九号文件精神;市场交易电量比重也进一步得到提高,煤炭、钢铁、有色、建材行业用户全年全电量市场化放开;交易价格降幅部分省份稳中略升,交易品种不断增加,广东现货试点启动;鼓励各种清洁能源,分布式新能源交易推开,绿色配置额度将尽快出台;减煤力度加大,煤电市场交易规模扩大难度加剧,替代发电交易规模扩大;鼓励签署中长期煤电合同,并形成与煤电合同周期一致的大用户电力双边直接交易合同,建立电价市场化煤电联动疏导机制,完善交易规则;电价改革深化,体现在启动自备电厂承担交叉补贴与政府基金、新一轮输配电电价核定研究启动,两部制电价进入实行扩大范围,灵活按需、按容量调整电价机制;政府监管与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加大。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分析师 Hadrien Guillotin先生分享了CRU电线电缆研究团队,针对全球绝缘电线电缆市场的研究成果。他介绍了电线电缆市场概况、全球电线电缆区域市场供求与需求情况、中国电线电缆市场及主要下游驱动因素等。他表示,世界上最大的电缆制造商仍在发达国家,普睿司曼、耐克森、美国南线占据前三甲,不过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正在转变,市场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地方产业政策和规划更加合理、海外拓展逐渐增多、企业也更关注高附加值产品,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

    上上电缆集团副总经理朱洪祥作了《坚持质量提升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随着2011-2020年质量纲要的发布,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质量政策的连续出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奥凯电缆事件影响深远,呈现出五大特征:国家高层领导亲自批示、成立调查组、央视连续报道;政府部门对电缆行业采取专项整治;用户对电缆质量重点关注;国务院对相关责任人严厉问责;电缆企业分化加剧,由粗放式速度规模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品牌竞争。同时,针对电缆生产企业开展质量提升,他呼吁质量创新要从培育质量文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坚持质量改进入手;技术创新从开发基础材料、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平台创新入手;制度创新要从适用、以人为本、风险管理入手。通过提高电缆原材料、电缆装备供给质量,打造“优质优价”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电缆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助推电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加快行业的新转折、更好地塑造行业发展新格局,9月27日下午召开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审议了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组建了新一届理事会。同时召开了九届一次理事(扩大)会,确定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班子,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周赤忠就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重心提出五点建议,要求协会团结行业,务实推进工作,增进行业共同福祉。

    大会还发布了2018年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二十强企业”、“中国线缆行业100强企业”,2018年度中国线缆原材料(非金属)领域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2018年度广东省线缆行业二十强企业,2018年度安徽省线缆行业二十强企业,并对上榜企业进行了表彰。《2018年中国线缆产业100强》名单评选结果清晰显示了全国线缆企业的竞争力态势,通过这份线缆行业企业竞争力监测与评价的“体检表”,企业能够对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对手的变化有进一步准确和深刻的认知,为企业找准目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布局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考,也为构建线缆行业健康生态环境呈现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同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和中国机电工业价格协会,在也会上对全国电线电缆产品价格指数(CCWPI)进行了发布。

    作为本年度重要的行业展示交流活动,wire China中国国际线缆及线材展览会也于大会期间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同时,多场技术交流会在展馆集中举办,围绕线缆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以及信息化系统、智能化设备的最新技术展开探讨,气氛热烈。

    创办于上世纪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线缆专业盛会。主办方推陈出新,通过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企业竞争力评价、线缆价格指数发布等多种方式,汇聚行业力量、凝聚行业共识、共话行业发展、共商行业难题、共建行业多赢的合作局面,推动了中国线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