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人物故事 | 精益求精 雕琢毫厘——航天瑞奇公司生产党支部的匠心之路

    发布日期:2025/7/16 9:04:58    来源: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    阅读次数:

    一面党旗,历经风雨,愈加鲜艳;一支队伍,久经磨炼,斗志弥坚。

    航天电工集团辖属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生产党支部成立于2013年,下设5个党小组,现有党员27名,平均年龄39岁。党支部以“红色引擎”驱动生产提质增效,高质量完成中拉机循环系统改造、碰焊机防护罩升级、交联线模具优化、氩弧焊工艺改进等任务,先后获得航天九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党支部”、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办“先进基层党组织”、航天科技集团“红旗党支部”、宜昌城发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1.png


    精益求精,当好生产把关人


    生产党支部书记陈健,是一名在一线奋斗了20多年的“老兵”。从当年的普通工人到如今的管理者,他始终保持着一线工人的习惯。每天清晨,他踏入车间的第一件事,就是细致地分解生产计划,将其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各个车间。随后,他手持游标卡尺,穿梭在各个工序之间,一丝不苟地把关每一个环节。

    一根电缆,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十几个复杂的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陈健深知,即使是最精密的仪器操作,也离不开人的精准把控。“绝缘的厚度、炼胶的温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决定着产品的成败。”他常常这样告诫车间的工人们。

    国家电网曾下了一批特殊订单,要求电缆的绝缘偏心度控制在10%以内,而这个标准,远超出国标要求。面对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车间的工人们没有退缩。1号生产车间挤塑工段长王春雷,凭借着1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异于常人的细心,他一次次手动调试机器,用肉眼仔细观察,最终将偏心度的误差控制在不超过0.1毫米的范围内。在方寸之间,他不断地打磨、调试,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坚韧的毅力,交出了让客户竖起大拇指的产品。

    “经验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我们打磨电缆,电缆也在打磨我们,让我们变得更细心、更有耐心。”陈健感慨道。目前,生产车间的20多名党员,平均工作经验都在13年以上,他们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把关作用,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准无误。


    创新突破,毫米之间“抠”效益


    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生产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在不断追求提质增效,努力突破自我,创新工作方法。

    1号车间的成缆机长向鑫,是一位标准的90后,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想法。他不仅对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有着独到的见解,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管控有着一套成熟的方法。在工作中,他与机台辅助师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创下了单班生产13组短头子的成缆记录,以及单班产量8.5公里的最高纪录。为响应公司“节能降耗”的号召,他凭借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在保证成缆圆整度的前提下,将线芯外径精准地控制在比工艺要求小1~3毫米的范围内,为公司在毫米之间节省了可观的成本。

    向鑫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还非常注重工作环境的整洁。每次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公司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家就要整洁干净,一点一滴地节省都是为了这个家能更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公司的热爱与责任。


    匠心传承,青蓝共进


    在生产党支部,一直有着“师带徒”的优良传统。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新技术、好经验和好作风传授给身边的徒弟,传递着匠人匠心的精神。这种传承不仅为公司快速培养了一批政治素养高、技能过硬的技能人才,也让师傅们在授业过程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

    成缆班组的艾兵就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好老师。有一次,客户下达了一项要求高、时间紧的订单,氩弧焊工艺的难度极大,对师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订单,艾兵一个人带了三个徒弟。他耐心细致地讲解操作要点,手把手地教导每一个动作,不断地调试设备。最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三个徒弟成功上手,四个人开了4条生产线,两班倒,连续奋战29天,圆满完成了这批订单,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航天瑞奇公司生产党支部,27名党员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牢牢钉在生产线的关键部位,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他们在绝缘层厚度里雕刻安全,在偏心度误差间守护尊严。99%的合格率、95%的满意度背后,是党员先锋岗上永不熄灭的灯光,是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匠心精神的坚守传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