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大海上风电集群并网在即,中国清洁能源市场投资前景可期

    发布日期:2021/11/29 8:44:26    来源:风芒能源    阅读次数:

    上周六(11月20日),嘉兴2号海上风电送出工程在浙江平湖正式投产运行。同时,即将并入嘉兴电网的嘉兴1号、嵊泗2号风电项目也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由此,三者共同组成了长三角最大的在建海上风电集群,共安装有188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预计并网后年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达25.24亿千瓦·时,可满足106万户五口之家一年的用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4万吨。对于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来说,是又一里程碑事件。

    而随着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今年以来传统能源价格超预期的上涨,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投资风口,尤其是风力发电更被视作“双碳”目标下最成熟且性价比最高的新能源类别。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产业正在加速成长。

    2021年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0亿千瓦,同比增长9.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30.4%。风电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3%这一历史新高,有望逐步从替补能源向主力能源的转换。

    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开发前景也更好,因此更被市场看好。尤其是,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地更靠近沿海经济核心区,能够就近服务电力用户,减少电网长距离输配电压力。然而,尽管我国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发展,目前占风电装机的比重却仍较低。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1,445万千瓦,占总风电装机的比重仅为4.82%,因此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

    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主要受制于较高的成本。海上风电建设环境相比陆上风电更恶劣,因此对材料等基础设施要求更高,投资额更大,发电成本也更高。同时,我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装机规模占风电总装机比重仍远低于欧洲市场。在欧洲,海上风电占总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比例已达12%。

    但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海上风电造价成本将显著下降。未来十年,全球将进入海上风电发展快车道。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在2025年和2030年达到2,200万千瓦和4,000万千瓦,其中欧洲与中国市场仍将是主要增长点。

    海上风能资源普查成果显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在5到25米水深的浅海区域,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0米到70米深的外海海域,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另外有部分地区的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丰富。并且,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海上风速高而稳定,很少有静风期,这也使得海上风电机组的发电容量利用率比陆上更高。

    一般情况下,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这足以令发电量增加70%;设备使用周期也更长: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运行25年到30年。同时,相比陆上风电,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开发距离负荷中心更近,便于就地消纳,可有效避免或降低电能远距离传输中的损失,且无需占用大量陆地资源。

    目前来看,海上风电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在运营成本下降的同时,上游设备商也在主动降价。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预测,到2025年,海上风电初始投资将下降至1.37万元/千瓦,海上风电每度电的成本将下降至0.74元/千瓦·时,与火电的成本落差将进一步缩窄。

    在海上风电继续扩容,近海机位趋于饱和之后,风电场建设将走向深远海,这也意味着浮式海上风电这一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业内人士认为,继风机的大型化之后,漂浮式风电设施的建设,将成为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成本的又一途径。据欧洲风能协会预测,到2030年底,全球漂浮式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保守估计到2050年,漂浮式机组成本将下降38%。

    此外,海上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带动一系列上游产业的成长,碳纤维、基体树脂、芯材、粘接胶等风电材料需求将持续高企。同时,对电机、电缆等设备的需求更将有增无减。未来,可以预见,A股市场风电板块也将持续走强。例如,海力风电(301155.SZ)周三在创业板上市首日一度上涨近200%,总市值达到36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