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型”配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灵活电网……电网建设加码线缆产业,各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发布日期:2022/5/25 11:50: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力的“商品”属性、电力网络的“物流”属性、电力线路的“公路”属性都越发突出,随之而来的,更是智能输配电网与特高压网架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据悉,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过2.9万亿元,这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

    同时,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

    由此可见,受益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新基建、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电线电缆行业将不断优化升级,有望迎来“量增质升”的发展局面,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据本站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3日,已有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等12省市相继发布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规划中,电网工程成为重点建设领域,智能、坚强、灵活、外送等热词频频出现。


    特高压.jpg


    加快“钻石型”配电网推广应用


    上海市


    “钻石型”配电网由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实施,目前已在西虹桥、徐家汇及张江科学城等地区率先试点应用。根据《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要加快“钻石型”配电网推广应用,实施本市电力架空线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每年实施不少于80km电力架空线入地,推动电网设施和城市融合发展。

    “钻石型”配电网是指以10kV开关站为核心节点、双侧电源供电、配置自愈功能的双环网电网结构,以高安全可靠性,兼具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为目标,具备安全韧性、可靠自愈、经济高效、易于实施等多重优点。“十四五”期间,将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推广应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电网智能化,锻造坚强电网


    山东省


    推进电网智能化。

    以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自动控制技术为支撑,加快提升电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继电保护、安全防护等系统智能化水平。

    加强信息采集终端建设,在发、输、变、配、用各环节部署智能装置,实现信息全面采集、状态全息感知。

    加强信息传输网络建设,重点实施35kV及以上电网光纤网架完善和通信带宽提升工程。

    到2025年,10kV线路智能终端覆盖率、地市级新一代配电主站覆盖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35kV及以上公用变电站光缆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广东省


    稳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目标网架建设,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500kV外环网为支撑、珠三角内部东西之间柔性直流互联的主网架格局。

    完善区域网架结构,加快珠三角负荷中心输变电工程和送电通道建设,尽快建成粤西第二通道,统筹优化海上风电、核电等电源基地送出通道规划建设。

    “十四五”初期,广州、深圳基本完成坚强局部电网建设;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坚强局部电网基本覆盖,沿海重点城市坚强局部电网初步形成。


    天津市


    构建坚强特高压电网,融入京津冀特高压环网,加快天津南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天津北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形成“三通道两落点”受电格局。

    打造结构坚强、方式灵活的主干网架,推动滨海、渠阳、芦台变电站扩建,大港、津南、海港变电站新建等项目建设,建成500kV扩大双环网结构,优化与唐山电网、北京电网及河北南网的联络,缓解东部通道重载矛盾,推动津霸路、南港东等220kV输变电工程,构建合理220kV电网分区。

    坚强局部电网项目。实施天津广播电视电影集团技术中心10kV电源线优化工程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天津市电信分公司10kV电源线优化工程,满足纳入坚强局部电网保障的重要电力用户应至少具备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其中一路电源为“生命线”通道的要求。


    北京市


    到2025年,全市110kV及以上电网设施变电容量达到17760kVA,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建成高可靠智能化城市配电网。


    浙江省


    加快电网设施建设升级。构建网架坚强、分区清晰的主干电网,建设智慧高效、泛在互联的配电网,推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直流配电网。结合外电入浙±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度,推进特高压交流环网建设。


    扩大电力外送规模,统筹特高压建设


    青海省


    扩大电力跨省外送通道。建成投产青海至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二期配套电源,实现满负荷送电。立足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战略定位,重点围绕海西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推进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研究论证工作。

    加强省际电网互联互通。“十四五”期间,建成郭隆至武胜第三回750kV线路。根据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构建方案和建设时序,适时推进羚羊至若羌双回750kV线路,实现青海与新疆电网互联,在青海形成海南、海西两大电力枢纽,双轮驱动青海乃至西北区域电力清洁转型。


    甘肃省


    积极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配合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通道建设,积极实施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工程。结合陇东煤电基地建设,推进陇东至山东±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逐步实现电网从单一电力输送网络向绿色资源优化配置平台转型。


    四川省


    统筹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

    建成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阿坝—成都东、天府南—重庆铜梁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金沙江上游川藏段至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规划德宝第二回直流工程、攀西至天府南特高压交流工程。


    湖北省


    建成交直流互备的特高压电网。建成陕北—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金上—湖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加快荆门—武汉等特高压交流环网、黄石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到2025年,建成1000kV特高压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21GVA,±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2座、容量16GW。


    江西省


    加快融入华中特高压主干电网,推进南昌至长沙、南昌至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十四五”新增特高压交流变电容量6GVA、线路800km左右。


    实施灵活电网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


    电源灵活性提升:优先推进呼包鄂、通辽市等地区火电灵活性改造,全区力争完成火电灵活性改造规模30GW左右。

    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赤峰芝瑞抽水蓄能电站,推进包头美岱、呼伦贝尔牙克石、兴安盟索伦、乌兰察布丰镇、乌海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优化电网结构:蒙西电网共新增线路超过30000km,新增主变90GVA以上,重点建设宁格尔—巨宝庄、甘迪尔—川掌、河套—祥泰—千里山等输变电加强工程。蒙东电网共新增线路超过30000km,新增主变35GVA以上,重点建设巴林—金沙—阜新(内蒙古段)、平川、东山、宁城、珠日河、铝都—平川等输变电工程。

    电网智能化建设:推进通辽奈曼500kV变电站、满洲里500kV变电站、向德(乌兰布和)220kV变电站、乌兰察布东宇220kV变电站等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建立灵活调节机制:提高电力调度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大电网的调度水平;完善电力现货、电力容量、辅助服务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

    增量配电网建设:继续推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经济开发区等已纳入试点的增量配电网示范项目建设。

    【原创声明】本文为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电线电缆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