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的电缆小镇 | 无为风起,群雄逐鹿:以“特种”为先,以“智造”驱动,构筑线缆产业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3/8/11 16:50: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昔日渔村逆袭成长,电缆产业抱团发展,打造超300亿元产值“国家队”


    无为市高沟镇,长江边仅6万多人口的小镇,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高沟镇涌现出大大小小的电缆企业,发展电线电缆为主导的产业在安徽县域经济中独树一帜。在电线电缆产业鼎盛阶段,贡献了无为2/3的生产总值和1/2的财力,昔日江边的小渔村,一跃崛起成为安徽省经济第一强镇,并直接带动无为县域经济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方阵。

    经过30多年的积淀,以高沟镇为中心,辐射姚沟、泥汊、无城等镇的特色产业片区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特种电缆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多项国字号招牌纷至沓来。


    1.p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无为电线电缆产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品技术革新、着力打入高端市场,在加大制造设备、人才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上奋力实干,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征程上一路高歌猛进。

    依托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无为围绕电线电缆首位产业,延伸发展特征电缆材料、电缆设备制造、智能电网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型。全县电线电缆及配套企业发展到近三百家,已成为安徽省发展最成熟、最典型、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之一。

    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无为通过实施领军企业培育,积极打造了华菱电缆、华宇电缆、国电电缆、华能电缆、尚纬电缆、太平洋电缆等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发展迅速的电线电缆领军企业,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特色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从而带动整个电缆产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2022年,无为市电线电缆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已经形成企业主导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已有11件“中国驰名商标”、31件“省著名商标”、48个“省名牌产品”、7项“安徽工业精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产品正在不断涌现。


    潜心笃志谋划创新,变同质发展为错位发展,特种电缆锻造竞争新硬核


    面对国内线缆行业总量相对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薄弱等问题,如何在困境中谋发展、找出路,成为摆在无为企业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市场调研,不少线缆企业将未来产品定位在国家大力发展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特种应用领域,由此,“特”成了无为电线电缆产业实现逆势发展的重要法宝。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当站在转型十字路口时,众多无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利用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军民融合“四条路径”,变“同质发展”为“错位发展”,走上产业转型新长征路。


    -凯波特材(安徽)有限公司


    今年6月28日,随着凯波特材(安徽)有限公司第一台设备试开机,上海凯波电缆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波特材”)产能转移项目安徽无为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据了解,凯波特材始建于1992年,是上海电缆研究所投资控股的专业生产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在规模优势、技术领先双动力引领下,于2022年11月11日在无为市高沟镇注册成立凯波特材(安徽)有限公司。

    凯波安徽无为生产基地占地171亩,厂房面积2496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3亿元,设立生产线16条,达产后年产能将达10万吨,解决员工就业160余人。结合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要求,该项目在产业化构建上向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推进,实现电缆料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产能升级变革。此次能够如期顺利试开机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属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各级领导多次到现场查看,聚焦基地建设重点情况和问题,谋实招、求实效,推动项目如期实施。


    2.jpg


    三十而立,安徽凯波的成立是上海凯波发展三十年来完善“1+N”战略布局,推动企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迫切需要。借着无为生产基地试开机的东风,凯波特材将充分把握沪芜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机遇,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布局力度,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为推动电缆料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沪芜经济腾飞贡献凯波力量。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在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根根缆线从生产线上缓缓流出,偌大的工厂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在成品区,整装待发的电缆如工业“摩天轮”蔚然壮观。“依据每件产品的性能,会有防腐蚀、耐火、防水防蚁等不同特种功能需求。”正如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红宝所言,电缆行业规格品种很多,除了做好常规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在细分市场不断挖潜,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比如,在轨道交通方面,华菱电缆曾参与《时速350km动车用电线电缆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时速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连接器专用耐弯曲电缆的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研发;在高端装备方面,华菱电缆的机车车辆电缆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之一,各类机车车辆电缆年销售额达1亿元,累计销售额10余亿元,尤其是在“和谐号”和“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用电线电缆领域,已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

    “我们非常重视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多次与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团队、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多个高校团队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张红宝介绍,该公司重点开发的铁路机车车辆电缆用绝缘和护套材料以及特种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已在轨道交通等特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华菱电缆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种电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轨道交通用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大研发平台。据介绍,截至2022年5月,公司主导产品已涵盖中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机车车辆电缆、光伏电缆、耐高温硅橡胶电缆、耐高温氟塑料电缆等十多个大类品种,覆盖特种功能电缆500多种型号、10000多种规格。


    -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新能源领域,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组成技术研发团队,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信息收集和汇总,研发出了柔软性环保车内高压线产品,并通过了德国TÜV、德凯等国外权威机构认证。同时,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太平洋电缆于2017年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芯轻量型车内高压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

    聚焦新材料技术,太平洋电缆于2012年组织铝合金导体攻关团队,加大铝合金导体及其电缆的研发工作。“铝合金线材”系列制品已获得5项发明专利,并成功应用于电线电缆产品之中。公司总工程师蒋仁章表示:“‘以铝节铜’能够有效缓解国家资源紧张的现状,该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润。”


    -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走进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各类“上天入海”的电线电缆尽收眼底。在舰船用纵向水密电缆展品前,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工程师穆腾飞介绍道,“固有水密电缆的耐水压等级最多达到7个兆帕,也就是说700米是极限,我们研发的纵向水密电缆能达到水下1000米,且更利于网络信号和光信号的传导。”从传统单芯控制类水密电缆到大深度水下信号类综合电缆的升级换代,穆腾飞和他的同事们花了两年多时间在工艺摸索与确认的道路上“闯关”。

    一根细细的电缆,既能保持良好的弯曲特性,内芯还很润滑。“这在过去的工艺水准是很难想象的。”穆腾飞感慨道,深海勘探需要高质量、高可靠的线缆做支撑,要具备耐水压、耐腐蚀、耐低温、重量轻、集成化等各项性能,其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指标,要比普通线缆更高,“这对产品技术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据了解,在海洋深潜装备线缆的研发制造上,华宇电缆主持开发的省级重大专项——深潜设备专用水密电缆,已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海洋工程建设。作为打破国外“卡脖子”的技术,该产品为我国石油及船舶事业和深海领域的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拉丝、接线、压模、冷却……一连串的工艺流程背后,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微型生产线”。置身于华菱电缆的检验中心,布局着大大小小10多间质量检测室,有的负责检测机械性能,有的检测低温性能,有的则通过卤酸气体释放量来检测环保性能……所有产品在正式投产前,都要先进行原材料的内部“体检”,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把关。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的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核电、军工、高铁等领域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创新优化产品服务,实现了“弯道超车”。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发展,建立了省级研发中心、电缆工程研究院,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科研人才队伍。”公司副总经理邓标介绍,以此为载体,新亚特电缆瞄准国际市场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出一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前景好的电缆产品。

    其中,军用微波稳相电缆、30kV高速列车主电源电缆填补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舰用消磁电缆、K1类核电站电缆、K3类核电站电缆填补省内空白,已获授权专利130余项;公司主持、参与起草、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取得2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


    2008年,安徽尚纬电缆有限公司作为尚纬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发展多年,公司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拥有五十余项专利技术,其产品应用在全国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高精技术领域。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产能瓶颈和交货压力的新矛盾逐渐凸显,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改迫在眉睫。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支持下,尚纬电缆启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工厂建设,优化车间产线布局,淘汰落后装备,集成打造数字化车间,以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集成强化生产动态管控能力,最终实现智能生产。

    据统计,尚纬电缆技改成效显著,产能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已达到营业收入的65%以上。


    -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从十几人的作坊式小厂到发展为集电线电缆、医药包装材料、电热电器为一体的跨行业经营的公司,“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创新激励和金融扶持等多方面帮助下,我们在数字化车间、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工业精品、科技人才、军民融合等重要项目的争取上,取得了关键突破和重大进展。”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洁然表示。

    “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在2021年参与了芜湖市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计划实施,已经被列为芜湖市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企业。”近年来,华能电缆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数字经济“网效之星”示范企业、省信息化和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站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像华能电缆这样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深知工业互联网时代势不可挡,积极融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致力于打破产能严重过剩的低端化、同质化的市场竞争,让‘无为电缆’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顺利突围。


    招才引智活力迸发,产学研用深度接轨,传统产业加速裂变发“新芽”


    科技自主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能,既要有引领前沿科技的工艺设计,更要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材”“才”缺一不可。

    以此为行动导向,无为市进一步加大电缆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成立上海电缆研究所-安徽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工作站、合肥工业大学无为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设立安徽省军民融合特种电缆产业创新联盟、安徽省电缆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兵工学会专家工作站,并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如今,依托技术赋能,“无为电缆”早已摒弃“粗老重”的工业制造旧模式,转向“高精尖”工业智造领域。


    3.jpg


    “我们在近三年时间,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一亿多元,组建了‘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船用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与青岛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华宇电缆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就与青岛科技大学雷清泉院士团队成功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并随即签订了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同样将发展理念定位为“借力发力”,实现“弯道超车”的还有华菱电缆。“我们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电线电缆阻燃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多个大院大所团队合作,重点开发轨道交通、高铁、军工等多项前沿科技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华能电缆,公司坚持创新研发战略,设立了“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耐高低温软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产学研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尚纬电缆拥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安徽省电子辐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研发平台和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与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战略合作。

    ……

    2019年,无为政府制定出台了构建创新体系打造产业生态圈“1+6”政策体系,全力构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从政策层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重抓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产业创新,加速传统产业升级裂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让老树发出新芽,让新苗育出新林。


    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汇聚线缆企业发展澎湃动能


    一根电缆,一头连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一头连着地方政府的问计民生,让扎根无为的电缆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度”、政策的“厚度”,才能集聚起企业发展的巨大信心和澎湃动能,“我们不仅要服务好企业,更要从他们的急难愁盼入手。”无为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范西坦言道。

    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反复的疫情形势影响,攸关企业发展命脉的“融资、人才、能源”三类大事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聚焦电缆企业主体,全力推进“强企”“智企”“惠企”“暖企”工程,构筑电线电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这是无为市上下面临的“共同命题”。


    4.jpg


    “融资之难如何破?”一方面,2016年,无为市成立科技担保公司,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出电缆企业“订单贷”业务,监管部门还引导银行机构降低电缆行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充分运用金融财政政策工具,引导银行机构不随意抽贷、压贷、断贷,为优质电缆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政策性担保增信。此外,无为市在2018年底还设立了5亿元的电线电缆产业风险防控基金,阻断“联保互保”融资带来的风险。

    “人才之困如何纾?”在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的大背景下,无为举全市之力实施“智汇无为人才计划”,涉及柔性引才汇智行动、政产学研合作行动、引凤还巢畅达行动等多个板块,全力做好引才、聚才、兴才、留才,为以电线电缆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能源之急如何解?”无为政府多举措进一步畅通铜材、高分子绝缘材料等原材料采购渠道和物流渠道,确保物资进厂和按期交货,同时压减办电环节,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无为市经信局电缆产业办主任王大飞表示,下一步将在加强规划政策引领作用、化解行业金融风险、完善创新体系、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培育、培育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产品层次结构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到2025年,打造电线电缆500亿产业集群。


    结语


    做精产品,做强企业,做响品牌。三十年来,无为电线电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研发创新为方向,带动企业逆势上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中勇立潮头,在破浪破题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