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社会治理在党的领导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系统的基础部分,党建在其中扮演着龙头工程的角色。从经验上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党建引领经过如火如荼的开展,现已完成“组织覆盖”的阶段性工作,正在步入党建引领治理创新的时代。
当前,社会治理的背景更加复杂,一些新趋势值得关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社会能够承担“连带”效应的临界点越来越迫近,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化的纵深推进,代表不同利益取向的社会思潮进入活跃期,甚至对立思潮也有了表达的平台和机会,由思想领域新趋势和新动态所引发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叠加,社会“痛点”不断翻新,社会“热点”与“亮点”混杂,而冲突的“燃点”则反向降低。这里既有体制机制冲撞的原因,也是方式方法的选择不当使然。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需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这是对当前社会治理复杂情势做出的因应性政治安排。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需根植于这个宏观背景,而不是因循于旧有社会形态来开展党建工作,因此党建引领应该对新生社会因素采取主动迎接的态度,不能无视、不能假装不存在,更不能简单地加以排斥或拒绝。
同时,党建依然是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其作用和地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可替代。既有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将遭遇更多挑战。基层党建的基本特征为三方面,成立党组织、配备人员、安排经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组织建设总处于首位。一个社区的成立、合并或者撤销,基层党组织的去留成为第一考虑的对象,一个地方社会秩序与治安状况如何,党组织及其作用发挥是考核指标,如党员示范岗建设、党组织的领导状况,甚至是党员个体作用等,都是衡量地方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有的地方还将党的组织建设作为社会组织登记和年检的必要条件。
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基层党建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执行上级决策、履行基层党组织的分内职责,而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上的创新性贡献则鲜有体现。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上,基层党建主要侧重于执行上级决策,而在激活党组织、满足基层治理需要方面则有待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党建方式也出现很多变化,有些新动向虽然没有形成趋势但同样值得关注。在很多基层治理实践中,除了建立了党建网站和学习平台,还有些地方的相关部门设计了党建APP,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青年党员的参与。同时,很多基层党支部还利用各种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工具,开展党建工作,如学习文件、讨论议题、上传下达、关爱党员等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很多基层党组织设计了一些网络小程序,如党员生日问候、党员意见调查、政治学习成绩系统等。另外,在社会舆情收集上,大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开始成为开展党建活动的依据,有些地方的党课教育就是关于社会舆情的大数据报告。
所有这些党建举措反应了当前党建引领的新尝试,其方向值得肯定,虽然尚未出现党建对网络、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但党建引领的效果同热闹的网络数据工具应用并不成正比,有些中老年党员同志甚至发出了抱怨之声。这一动向给热衷技术的党建方式提了一个醒——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基层党建,未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昆明电缆集团党群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