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的浪潮中,核能与核电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一问题,全球各国各有主张,但在前不久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上,22个国家签署了“到2050年将核能发电能力增长到2020年基准的三倍”的联合宣言,为核电全球发展提振了信心。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均上调了2050年核能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所占份额的预期。虽然中国并未加入22国联合宣言,但在2022-2023年连续两年间,我国每年核准10台核电机组。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无论是放眼全球还是着眼国内,核电景气度都在不断提升,核电复兴趋势强劲。
核电是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和低碳排放等优势的能源。加快发展核电,充分发挥核电在电力供应和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可靠供应,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最近,记者针对核电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战略定位专访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黄少中。黄少中认为,在保障能源安全、推进“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积极加快发展核电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核电发展的目标导向和主基调。核电具有清洁性、稳定性、经济性、可持续性、自主性和战略性六大优势特点,但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核电发展低于预期目标。在“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加快推动核电发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