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数量竞赛” 拥抱“质量时代”——看河间电线电缆产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25/11/4 8:59:34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日前,走进河北省河间市常丰线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丰线缆”)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忙着转运半成品线、进行绞线作业。

    “每道工序我们都设专人检测、专人监督,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导体直流电阻、绝缘厚度等主要技术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先进水平。”常丰线缆总工程师孔德庆指着一批刚刚下线的产品介绍。

    近年来,常丰线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搭建了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多个创新平台,同时与天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淀了一大批优质技术成果。目前,公司拥有核心技术40余项、国家专利30项,还参与制订了16项电线电缆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及7项团体标准,被市场监管总局授予“国家级企标领跑者单位”称号,并成功跻身中国融通、中建一局、中建八局等央企战略供应商行列,2025年9月获得“国家级5G工厂”称号。公司今年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增长5%以上,订单量稳中有升,尤其是海外订单,增长态势十分迅猛。产品目前供不应求,订单已排至明年。

    常丰线缆依托科技创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成为河间电线电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电线电缆产业是河间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以巨大的体量和精密的“脉络”,为现代工业社会输送着“血液”。

    这条“动脉”的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的深耕,让河间线缆产业从萌芽走向繁盛。2024年,河间市线缆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3.1亿元,占据了河北省约30%的市场份额,在全国版图上也稳占约2%。

    近年来,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河间市瞄准差距补短板,将科技创新确立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与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工程,推动电线电缆产业实现从“拼体量”到“重质量”转变,逐步构建起以规模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配套、上下游协同联动、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河间市坚持服务优先理念,围绕退税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稳定产业链等关键领域,为企业精准降本减负;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促进政企、银企、校企精准对接,着力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筹办中国·河间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推动数字经济与电线电缆企业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引领全市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企业。

    目前,河间电线电缆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95项,斩获专利192项,培育出3个中国驰名商标;5家企业获评省、市级政府质量奖,18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

    为了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河间市不仅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深耕细作,更在智能化改造提升上持续发力。河间市主动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企业提供制造、管理、运营等多维度服务,推动产业集群抱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截至目前,河间市已推动45家电线电缆企业完成智能化升级。今年10月,常丰线缆、华伦线缆获批河北省第二批先进级智能制造工厂。

    “当前,河间市电线电缆产业集聚了160家专业线缆企业,形成了上百个品种、上万种规格的产品体系,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18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市电线电缆企业总营业收入达323.1亿元,同比增长7.6%。”河间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河间市将深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着力补齐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产品短板,推动线缆由民用向电力、工业等领域延伸,拓展生产110kV线缆和防火、矿山、机器人、新能源等特种功能专业电缆,全力打造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的电线电缆产业,助力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