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加快推进 重启新一轮投资建设周期

    发布日期:2018/11/11 8:40:32    来源:本站    阅读次数:

    我国研究特高压技术的起步时间晚于国外,但商业化程度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不相匹配,主要的大型煤炭基地位于三北地区,而水电基地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距离负荷中心较远。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使电力长距离经济输送成为可能,并有效缓解了能源分布不均匀、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此外,可再生能源消纳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影响较大,现有主干网架构导致的外送能力不足是弃风弃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计随着特高压线路架构逐步升级,可再生能源消纳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政策催化下,特高压建设步伐加快

    2018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等 9 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我国特高压建设进度于 2017 年放缓,此次能源局提出加快输变电工程项目,保障了 2018-2019 年特高压项目的核准数量。根据能源局提出的要求,预计 2018 年第四季度将有 4 个特高压项目被核准,2019 年全年将有 5 个特高压项目被核准。特高压项目招标主体为国家电网,2015-2017 年,从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现金流、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来看,国家电网财务状况较好,且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我们认为本次项目落地的确定性较强。

    特高压建设推动产业制造升级,主设备制造公司优先受益

    特高压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相关电源、输配电设备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电气设备制造业升级。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及直流设计、制造、管理等关键技术,在特高压领域由跟跑转变为领跑。预计本次加快推进的 9 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约为 1800-2000 亿元,其中设备采购金额占比约为 60%,设备总体市场空间约在 1080-1200 亿元,若本次加快推荐的项目均能按时核准,预计 2019-2020 年为项目开工密集期。考虑到特高压项目建设周期,若项目审核时间与通知规划相符(2018 年第四季度与 2019 年核准), 2019 年、2020 年将是特高压项目建设的密集期。特高压项目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预计核心主设备供应商业绩将在 2019 年、2010 年逐步释放。

    一、特高压助力缓解区域间电力供需不均衡

    1.1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特高压技术后来居上

    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随输送能量增大与输送距离的延长不断增加,输电电压等级提高会有效降低该损耗,在我国,特高压是指±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或 1000 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

    特高压线路可以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 600 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 500 千伏直流电网的 5 到 6 倍,且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 2 到 3 倍。此外,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测算,输送同样功率的电量,如果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可以比采用 500 千伏高压线路节省 60%的土地资源。

    国外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早于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加拿大、前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先后进行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1965 年加拿大建成 735kV 电压等级输电线路,1967 年美国建 750KV 电压等级的项目, 1985 年前苏联 1150kV 交流输电线路,此后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建成特高压输电项目,但这些项目在运行时都降低了电压等级。

    我国研究特高压技术的起步时间晚于国外,但商业化程度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 2006 年发改委明确提出我国特高压工程所需设备要立足国内,走自主化开发研制和国内供货的道路。2009 年 1 月 6 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000 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通过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突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网架构方式已由孤立小电网向大区域电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