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城市地面之下的电力隧道内,纵横交错的输电电缆线路为城市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能动力。初春时节,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电缆运检分公司的“地下光明守护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电缆设备带电检测专项工作任务中,以实际行动守护城市万家灯火。
3月4日,武汉市迎来新一轮寒潮天气,突遇降温的早樱裹上一层“雾凇”,温度骤降将影响电缆的稳定运行。分公司运维人员未雨绸缪,迅速开展带电检测,全面准确了解设备健康状况。
上午8时30分,分公司电缆运检二班的技术员陈龙飞已经换好一身加厚工作服、绝缘鞋,戴上安全帽,清点完所需的安全工器具,以及红外测温仪、钳形电流表等检测仪器后,出发前往宗关电缆隧道。今天,他将对220千伏舵宗一二回等电缆线路开展红外测温、环流检测、回路电阻测量等带电检测工作。
分公司电缆运检二班的技术员陈龙飞在工作。
“进入隧道前,我们要提前远程开启风机进行通风。”陈龙飞手持气体检测仪提醒道,刺骨的寒风中,他呼出的白气在仪器屏幕前迅速凝结成了霜。“滴滴滴…”在气体含量显示合格后,他顺着扶梯走下电缆隧道,开始了今天一天的工作。
这条位于武汉市解放大道地面以下约6米的电缆隧道,内部高约2.8米,3回220千伏、2回110千伏输电电缆线路整齐排列延伸至隧道深处,它们承担着武汉硚口片区内多所医院、商场等重要用户及数十万户居民的供电保障任务。
“220千伏舵宗一回6#接头金属护层电流A相19.2A,B相18.6A,C相18A,总接地为0A,开箱检测结果符合运维规程的正常范围。”陈龙飞边记录边与身边的同事核对。这样的巡视检测操作,他们在随后的巡视中又重复了6次,沿途他们还查看了水泵、灭火弹、巡检机器人等附属设施的运行状态,详细记录存在的缺陷和隐患。
待所有工作结束,已是下午16时37分。返程的工程车上,陈龙飞拿出手机给刚满三岁的女儿发了今天第一条语音,随后又投入到检测记录的整理与隐患缺陷的分析工作中。
这仅仅是这群“地下光明守护者”正在开展的带电检测专项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城市脉络,用汗水编织安全防线,让每一条电缆线路都成为传递光明的“生命线”。
据悉,今年2月以来,输电电缆运检分公司已按计划完成电缆中间接头及终端的带电检测347条次,及时发现并消除了设备尾管发热、支撑抱箍松脱等缺陷隐患,有效避免了多起设备故障停运事件,更好保障了武汉城市地下电力主动脉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