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建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背后凝聚着中国线缆制造的卓越力量。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高达625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这座屹立于“地球裂缝”的“云端之桥”,通车后将使两岸通行时间从原来的数小时缩短至仅需90秒。
面对大桥建设中的高海拔、大温差、高难度敷设等挑战,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固达电缆”)专项定制的中压电力电缆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能、高机械强度和极强耐腐蚀性。固达电缆派专业技术团队提供一对一服务支持,确保产品安全、高效敷设,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大桥在极端环境下依然稳定、可靠运行。
固达电缆相关负责人表示:“能够参与国家超级工程的建设,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为大桥提供的每一米线缆,都经过了最严格的质量检测,代表了我们的最高制造水平。这是中国线缆品质赢得世界认可的明证。”
这座“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高桥,更在全球首次为悬索桥主缆植入智慧“神经”。
主缆是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建成后不可更换,其腐蚀程度和应力变化是后期运维管养高度关注的两项指标。
据了解,以往运维方法是用测量仪器测出主缆变形来反算应力受力情况,对主缆内部温湿度的观测则需要在主缆上定点“开窗”进行人工检查。在花江峡谷大桥的主缆监测中,建设者大胆尝试在主缆中全线铺装“智慧神经”,以实时、全面地掌握主缆健康状况。
“智慧缆索”系统的核心是光纤光栅技术。组成花江峡谷大桥主缆的217根索股中有3根是带有光纤传感器的索股,全线铺装的光纤如同主缆的“神经”,它们实时将温湿度、应力等数据自动化传输到可视化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相当于生成了主缆的‘心电图’,在后台就可以看到主缆的应力应变和温湿度情况,当监测数值超限时,‘智慧缆索’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启动除湿,确保主缆干燥。”承建单位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说。
“此项创新让大桥主缆运维从依赖人工、被动检修的传统模式,升级为实时感知、主动预警的智能监护。”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六安高速8标项目经理吴朝明介绍,大桥开启全天候的自体检,从根本上保障了这项超级工程的长久安全。
“到目前为止,能把主缆数据正常传输出来,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成功的。应用光纤来测试应力应变,我们是首例、首创。”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介绍,通过对主缆数据的分析,可以与设计理论值对比反映桥梁实际状态,为后续科研与维护提供依据。